2010/2011学年度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答在答卷纸上,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填写清楚。 第I卷(选择题 共 9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90 分): 1.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历史学习中,图表往往隐含着大量有效信息。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①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完成统一 ②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 ③秦统一总体采用了先近后远的攻击策略 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达东部沿海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3.《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4.《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5.《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推行三公九卿制 D.推广行省制度 6.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7.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禅让制 D. 王位世袭制 8.在西周分封制规定中,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利不包括: A.自行征派赋役 B.任命官吏建立武装 C.继承天子王位 D.把领土再次分封 9.西周的分封制规定,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的义务有 ① 镇守疆土 ② 随从作战 ③ 交纳贡赋 ④朝觐述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0.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11.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西周统治,导致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周王室腐败无能 12.《史记•楚世家》记载了楚庄王向周定王“问鼎小大轻重”一事,这说明了 A.楚王关注青铜鼎的铸造 B.楚王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C.楚王欲与周王平分天下 D.楚王想要兼并其他诸侯国 13.“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历史现象反映出的本质是 A.诸侯国帮助周王室巩固统治 B.周天子把权力下放给诸侯 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周王室文化衰败军事落后 14.按西周宗法制的规定,下列不一定能成为相对血缘关系范围内的大宗的是: A.周天子的嫡长子、嫡长孙 B.卿大夫的嫡长子、嫡长孙 C.诸侯的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 D.诸侯正妻所生育的儿子 15.西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构成的金字塔式宗法制等级是: A.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B.士-卿大夫-诸侯-周天子 C.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 D.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 16.根据西周宗法制的规定,下表中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一般称谓 妻(正室)A.三儿子(20岁) B.二儿子(22岁) 妾一(侧室)C.二儿子(22岁) 妾二(侧室)D.长子(25岁) 17.下图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古代建筑太庙,它与中国古代的哪项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18.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 自然的崇拜 B. 所在地方的地名 C. 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19.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封国制比较: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 C.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20.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论者认为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D.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 21.“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 三公九卿制 B. 三省六部制 C. 郡县制 D. 内阁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