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四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于孝公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4分) (2)你认为材料二中那句话最不符合当时历史史实,为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你如何评价作者观点?(4分) (4)材料四中作者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错在哪里?你认为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图一 北魏服饰变化 图二 北魏孝文帝出行图 材料二 日本岩仓使节团出访欧洲 日本早期火车站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两幅图片表明鲜卑族的服饰和礼仪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这一变化对北方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2分) (2)材料二中,日本岩仓使节团出访欧渊的背景是什么? (2分)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有何内在联系?(2分) (3)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4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1869年3月,日本四强藩藩主上表申请“奉还版籍”。1871年8月,明治政府断然在全国废除封建领主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县,府、县知事由中央任命。1890年日本依照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又建立了议会、内阁和法院。 ——《简明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明治元勋木户孝允认为“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兵务,开拓朝鲜釜山港”。为此,明治政府推行征兵制,建立了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 ——《简明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百日维新期间,政令频出。其中政治方面主要有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创办报纸,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军事改革措施包括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等。为此,光绪皇帝屡颁严旨,诏令各官署限期执行,否则严惩不贷。然而除湖南之外其他各省官员都对新政敷衍塞责,并不实行。 ——《戊戌变法的再探讨》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日本改革的具体措施,(2分)并指出其作用。(4分) (2)与材料三相比,材料二中日本的军事改革有何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政治改革有何局限之处?(2分)综合三则材料可见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分)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 号12345678910 答 案ABAADBCCBC 题 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 案DDBDDCDCCD 二、非选择题 21.(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1分) (2)分权制衡原则(三权分立原则)(1分) 它能有效防止独裁统治的出现,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2分) (3)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分)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分) (5)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古代民主走向近代民主。(2分) 22.(1)注重土地制度的调整和改革。(2分)制约了土地兼并,缓和了社会矛盾。(2分) (2) 梭伦改革:中庸,缓和矛盾,取得了广泛的支持;(2分)王安石变法:偏激严厉, 急功近利,遭到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强烈反对。(2分)要注意改革的策略性、渐进性;要 尽量对各阶层利益统筹兼顾。(2分) 23.(1)①实行什伍连坐制;②奖励军功;③重农抑商;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郡县制;⑥统一度量衡等。(每点1分,任选4点即可) (2)“民以殷盛”。(1分)变法后,老百姓的负担依然比较重。(1分) (3)历史事实: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1分) 所持态度:否定。(1分) 评价: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是一种进步的社会运动。(2分) (4)认为商鞅为人“刻薄人也”,其“变法为挟持浮说,非其质矣”,指责变法。 错误:仅从品德方面评价,没有认识到其历史进步性。(2分) 标准: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作判断,而应看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2分) 24.(1)变化:鲜卑族逐渐汉化。(2分) 意义: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分) (2)背景: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2分) 内在联系:图二是图一的产物。日本明治维新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因而日本出现了早期的火车站。(或答日本早期火车站的出现是日本明治维新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产物)(2分) (3)同:都学习先进文化;都促进社会的变革。(2分) 异:前者是学习国内先进文化,后者是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前者促进了北魏封建化进程,后者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2分) 25.(1)废藩置县,颁布宪法。(2分) 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全国范围内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建立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4分) (2)以对外侵略为目的,以武士道精神控制军队。(2分) 日本在近代走上了积极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2分) (3)未涉及定宪法和设议院等政治主张。(2分)未做全面有效的改革。(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