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二.非选择题( 55分 )
    31.(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兰克用贸易平衡和货币流动来说明他的1400—1800年以中国为中心的单一世界体系理论:美洲和日本靠出口白银来弥补它们的贸易逆差,非洲则靠出口黄金和奴隶弥补逆差。……欧洲只能靠“经营”其他三个贸易逆差、地区的出口来过日子……欧洲成为拿球贸易网络中的中介。“为了平衡中国似乎永久保持着的顺差,世界白银流向中国”。 ——图文均摘编自费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太平洋丝绸之路真正的东端……在中国福建沿海的一个港口,叫做月港,这是一个自由贸易港,由于沿海贸易的兴盛,它发展得非常的繁荣,被誉为小苏杭……它的商品是通过国内的商人运送到月港,然后通过月.港的外贸商人运到马尼拉去……所以马尼拉和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这个航线的货源就是来自中国。因为运送出去的中国商品第一位的是生丝,以及丝织品,另外还有比方说棉布、瓷器,其他一些中国的商品,但是以生丝和丝织品为主,所以这条航线就叫做太平洋丝绸之路。——摘自《“全球化”贸易与白银资本》
    材料三 (1907年,官员姚锡光)指出:“古称有海防而无海战,今环球既达,不能长驱远海,即无能控扼近洋。盖海权者,我所固有之物也,彼虽束我,焉能禁我之治海军……夫天下安有不能外战而能内守者哉?……海军与陆军相对表里,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将陆军亦运调不灵。……海军研究所为中下军官讨论学术之地,期扩新知,不封固步。……兹拟就军港所在,设为初级、高级专门诸学堂,演习、研究学营诸厂舍,而择其尤者,以留学监造于外国学堂、工场,期以10年,则具海军知识之将士可增至千员以上,而足用之。” ——《姚锡光生平及其成就初探》
    材料四 从海权的意义来看,海权乃为控制海洋及利用海洋,以达成国家目标之能力,而拓展海权之主要工具为海军武力及商渔船队,武力用以制海以保障海上商渔船队与交通线(海上航路)之安全,而商渔船队可开发海外商业及经济利益,厚植国力,平时商业船队可赚取大量经济利益,战时可支援海军舰队作战。
    ——《马汉海权论之中心思想》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是什么事件使欧洲开始“成为全球贸易网络中的中介”?(1分)19世纪上半期西方列强采用了哪些经济手段来扭转“世界白银流向中国”的现象?(6分)
    (2)据材料二,归纳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影响。(6分)
    (3)据材料三,归纳姚锡光在海军建设方面的主要主张。(3分)结全所学知识,指出姚锡光提出这些主张的背景。(2分)
    (4)据材料、图9和所学知识指出,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英国“控制海洋”产生了哪些结果?(3分)
    32.(19分)消费文化决定于经济发展,也影响经济的发展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
    年 代历史时代消费实态和消费观念
    5世纪至15世纪中世纪消费实态:轻世俗消费,追求来世。
    消费观念:非理性节俭为主流。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现代前期消费实态:肯定消费地位,注重生活质量,进行有节制的消费。
    消费观念:理性节俭为主流。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现代时期消费实态: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休闲娱乐,奢侈品进入普通家庭。
    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居民生活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食”消费,20世纪末,“食”消费开始让位于“衣住行”,并且“衣食住行”的档次和质量也在提高。 ——2002-11-08中华网新闻中心
    材料三 高盛集团的报告显示,去年中国消费奢侈品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而且,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比欧洲奢侈品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的年轻25岁。经历了多年的消费压抑后,近十几年来,中国人的消费热情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但从一开始,我们的消费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就夹杂异化的“基因”即炫耀性消费——通过购买一些商品以显示自己的财富,从别人的赞扬和嫉妒中,得到虚荣的满足。在发达国家,人们用于奢侈品消费的一般占个人收入的4%左右。而在中国,一些人敢把40%的收入花在购买奢侈品上。很多人的自身财富甚至不足以支撑奢侈品的消费。
    ——2011年04月08日 22:50 经济观察报
    (1)据材料一,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6分)
    (3)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3分)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有什么变化?(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什么认识?(2分)
    33.(15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种最根本的缺点,使得国君制政府永远不如共和制政府,那就是:在后者中唯有英明能干的人,公共舆论才会把他们提升到首要的职位上来;反之,在国君制之下,走运的人则不过是些卑鄙的阴谋家;当他们一旦爬了上去之后,就只能向公众暴露他们的不称职。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远法三代,近采秦西,合科举于学校;自京师以讫州县,以次立大学小学,聚天下之进才,教而后用之,入小学者比诸生,入大学者比举人,大学学成比进士。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基本观点。他是如何以选官为例解释这一观点的?(7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梁启超在选官方式上与卢梭的主张有何不同?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8分)
    参考答案
    一.CCDCC DDCDC ABCDD CBCAC DBBAC BCAAD
    二.31.(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1分)手段: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对华输入鸦片;勒索清朝大量赔款;与清朝协商关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在中国通商口岸非法开设工厂。(任答三点,6分)
    (2)影响:有利于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推动了国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或: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外物质文明的交流)。(任答三点,6分)
    (3)主张:重视海权,建立海军;设立海军研究所,提高作战能力;设立海军学堂,培养海军人才。(3分)背景:甲午海战的失败;清末“新政”的推行;欧洲列强海军军备竞赛的开展(或欧洲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任答两点,2分)
    (4)结果:使各地区原有的文明遭到破坏;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工业文明(资本主义文明),有利于落后地区的发展;客观上加强了世界范围内各种文明的交流与融合。(3分)
    33.观点:共和制优于君主制(3分)解释:共和制下有才干的人才能当选政府官员;而君主制下的政府官员不择手段地迎合君主而不对公众负责。(4分)
    (2)不同:科举和学校合并,创办近代学校;据受教育的不同层次,授予官职(4分)评价:以学校培养的人才出任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提高执政水平(2分)这种自上而下的选拔方式,会出现选拔过程中不顾公众的局限性。(2分)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