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25题,共50分,第Ⅱ卷为26~29题,共50分。全卷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在答题卡密封线内填写清楚。 3.将Ⅰ卷答案用2B铅笔涂到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 卷Ⅰ(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写道:“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的革命指的是 A.十月革命 B.十二月党人起义 C.巴黎公社 D.二月革命 2.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革命首先爆发在中心城市 C.推翻了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D.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下列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正确的有:①构成凡尔赛体系的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的建立;②从处理关系上看,凡尔赛体系主要是处置战败国,华盛顿体系主要是调整战胜国之间的关系;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不能长久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1942年初,苏、中、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表明 A.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应付人类共同的威胁与挑战 C.资本主义国家不再敌视社会主义制度 D.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实力与轴心国势均力敌 5.The next word war will be fought with stones ——Einstein(爱因斯坦)这种忧虑是来源于科学家对某一次战争的反思。这次战争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朝鲜战争 D.中东战争 6.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伦敦,一位来自纽约的旅客说:“这里的银行、旅馆、商店都一样,他们看到我们手里的美元时,流露出的神情,好像这些美元成了病菌携带物一样。”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欧洲人强烈抵制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B.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使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削弱 C.欧元的流通动摇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D.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彻底瓦解 7.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亚洲经济的崛起。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走上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 B.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C.都纷纷发展外向型经济 D.经济都出现高速增长 8.在经济全球化面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A.发展中国家掌握着主导权 B.处于不同的受益地位 C.平等地面临风险和机遇 D.都主张实行高度贸易自由化 9.下表为1970一1979年美国各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发生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越南战争的失败影响了国内的生产行业 B.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吸引了大量欧亚移民 C.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D.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迫使美国压缩生产 10.下列对西周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决定井田制,井田制影响分封制 B.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反作用于井田制 C.井田制决定分封制,分封制又决定井田制 D.分封制是基础,井田制决定分封制 11.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期,下列文物图片中最能反映这一时期文明成就的是( ) 12.将右图陶尊上的刻画符号与楔形文字 、甲骨文 、圣书字 和腓尼基字母文字 相比照可推断该陶尊最有可能出土于 A.两河流域 B.中国 C.地中海东岸 D.埃及 13.公元前8世纪早期至公元前3世纪晚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包括:①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华夏族和周边各族逐步融合③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④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主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4.《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D.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15.秦统一全国的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B.秦国国富民强而六国衰落 C.经济发展,各地区联系加强 D.秦始皇雄才大略 16.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废分封,立郡县”的决策,其主要目的在于 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 D.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17.汉武帝时期人才济济,形成鼎盛局面。与这一现象出现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B.编户齐民制度 C.察举制D.刺史制度 18.《贾谊•治安策一》:“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削夺王国的封地 B.推恩令 C.限制藩王的附益之法 D.刺史制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