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山西大学附中2010—2011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练习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山西大学附中2010—2011学年高二第二学期五月月考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吕氏春秋•慎势》:“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说明宗法制
    A.有利于处理君臣关系 B.有利于保障贵族和平民的利益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D.有利于消除社会动乱与民族纷争
    2、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如秦朝为避讳秦始皇赢政的“政”,改正月为端月;汉朝为避讳刘邦的“邦”,诏书引“协和万邦”为万国;唐朝为避讳李世民的“世民”,改世为代,改民为人。上述历史现象表明
    ①实行文化专制 ②体现皇权至高无上 ③汉字变化有其规律性 ④封建的尊卑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官僚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4、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
    5、顾炎武说:“易号改姓,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实质 B.指出了传统忠君保国思想的错误
    C.明确与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责任感 D.为推翻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6、古代希腊城邦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兴旺繁荣的雅典城邦—直被看作是希腊古典文明的象征,创立多种形式的民主政治,其中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④确保了公民大会的公正无私
    A.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7、“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这一规定最有可能出自
    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1791年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美国1787年宪法
    8、1 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新中国雏形”的产生是因为抗日战争
    A.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9、在中国近代史上,它“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里的“战争”应该指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辛亥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0、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11、联邦德国成立后,法国政治家戴高乐在演讲中说:“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协议。”他认为法德合作
    A.推动了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B.消除了西欧国家间的矛盾
    C.标志着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 D.奠定了西欧联合的基础
    12、2010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应邀对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访问期间,共签署政府有关合作文件和经济技术合作项目33个,总金额约150亿美元。这一活动最能体现新时期我国奉行的对外政策是 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坚持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④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13、“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墙。民主德国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民主德民公民逃入西柏林。”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获知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柏林墙是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标志 B.柏林墙的修建缘于西德已经法西斯化
    C.柏林墙将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隔离开 D.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
    14、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海上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w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导致成为“丧家之犬”等结局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不符合封建社会时代潮流 B.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C.不利于地主阶级的统治 D.思想观念相对保守
    16、章炳麟,原字枚叔,因敬慕顾炎武(名降)、黄宗羲(字太冲),改名降,号太炎。胡汉民原名衍鸿,参加革命后改名汉民,表示自己是堂堂大汉之民。蔡元培本字鹤卿,后改字孑民,表示为炎黄的孑遗之民。这些辛亥革命之士的改名情况反映了当时的思潮是
    A.排满兴汉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自由平等
    17、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是ks5u
    A.粉碎了日本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经济文化基础 D.为中国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18、下列机构或职官,在职能和权力上存在相互牵制关系的有:
    ①唐朝中书省与门下省②宋朝统兵将帅与枢密院③元朝中书省与枢密院④明朝五军都督与兵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1978年12月15日下午4时,仅距中美两国正式宣布建交18小时,美国使节伍德科克又一次赶往人民大会堂,面见邓小平。邓小平再次郑重对这位美国使节指出:“中美建交后,希望美国政府慎重处理台湾的关系……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从长远讲,将会对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归回祖国的问题设置障碍。”邓小平的谈话明确地表达了
    A.中国外交的灵活性 B.中国外交的反霸原则
    C.中国外交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 D.中国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
    20、欧阳修说:“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造成北宋中期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王安石变法用人不当 B.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C.地方武将专权对抗中央 D.少数民族侵扰边患危机
    21、1942年 8月,美国《太平洋关系》一书中提出战后要对台湾执行“国际共管”。同年11月 3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宣布:“中国应收回东北、台湾及琉球。”立法院长孙科指出:“台湾为中国重要失地之一,若不能收复,绝不能承认国际公约的公平与合理。”材料反映国民政府ks5u
    A.与美关系空前紧张B.国际地位大幅提高 C.维护国家领土主 D.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
    22、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 期领导阶级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