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水平测试高二年级历史科测试题(文科)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水平测试高二年级历史科试题(文科)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欢迎你参加这次测试,祝你取得好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
    A.监察官吏 B.征收赋税 C.行政管理 D.笔录政事
    2、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3、中国古代文献中常出现“关东”一词。秦汉时期的“关东”指函谷关(今陕西境内)以东地区,明清时期的“关东”则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耕技术的推广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治中心的迁移 D.社会制度的变革
    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5、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考虑是( )
    A.增加财税 B.多安置官吏 C.给予地方更多权利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6、杨行密(852—905),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公元890年被授为“宁国军节度使”。领宣(城)、歙(县)、池(州)等3州,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902年杨行密受封吴王,从此辖区内人们爱吃的“蜜糖”也要改称“蜂糖”。上述材料表明( )
    A.汉代以来的刺史地位出现明显下降
    B.尊者避讳制度在中国影响深远
    C.唐末出现州县制向藩镇、王国制的逆转
    D.分封制根深蒂固削弱了中央集权
    7、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8、古希腊国家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而我国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决定这些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的是( )
    A.地域特点 B.文化传统 C.社会习俗 D.经济模式
    9、有一本书这样写道:他们(雅典人)每年至少召开四十次市民大会,讨论Polis的一切重要问题,通过法律决定战争与和平。其中“Polis”指的是( )
    A.公民 B.政治 C.城邦 D.民主
    10、克利斯提尼根据地区原则划分阿提卡的基层组织。阿提卡被分成三个区域:(一)雅典城及其近郊;(二)内陆中央地带:(三)沿海地区。每个区域分为十个部分,名为三分区。三个区域的一个三分区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落,这种部落并不是集合在一片毗连的地带的部落,而是跨三个区域的一种人为的集合,它唯有在公民大会表决期间才能集合起来。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消灭贵族特权产生的基础 B.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C.为十将军的产生布局选区 D.壮大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
    11、雅典直接民主与近代代议制不同,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低,缺乏代议制的经济基础
    B.早期民主,民主程度低
    C.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有利于直接民主
    D.居民的文化程度低,只能是少数人的民主
    12、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音译词,指的是( )
    A.内阁 B.议会 C.首相 D.护国主
    13、学者余秋雨曾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的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
    A.法国共和政体 B.美国民主共和制
    C.英国君主立宪制 D.德国君主立宪制
    14、《茶馆》中的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揭示了( )
    A.民主思想在中国没有反响 B.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C.民众对西化的普遍排斥 D.普通民众的怀旧心理
    15、1851年和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在中国大地上都发生了大规模革命运动。这两场运动( )
    A.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C.都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D.都尝试推翻清政府,最后被其绞杀
    16、“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期间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初期
    17、某历史档案馆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导致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
    A.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C.中共和平民主建国方针的实现 D.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
    18、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要依靠政府军队 D.中共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19、《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不可能为上述结沦提供事实依据的选项是( )
    A.资本原始积累 B.资产阶级革命 C.巴黎公社 D.工业革命
    20、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失败了,但为十月革命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和经验。其中不包括( )
    A.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相继取得成功
    B.将铁路、银行、大工业收归国有
    C.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
    D.颁布《和平法令》,退出战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