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黄河泛滥的社会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并概述成型的中国传统文明的典型特征有哪些? ( 8 分) 3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l)根据左边的材料,完成下列表格。(4分) 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主题二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某同学收集到有关中国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资料: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黄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于蜀,蜀守(李)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性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郑国)梁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项,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司马迁《史记•河梁书》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的基本状况,分析其发展原因。(6分) 主题三 中国古代的科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 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件百分比件百分比 公元l-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l-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l-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l-1840年472194%45396%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2分)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35.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实事求是和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能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坚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到 1921 年,列宁经过反思,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能直接过渡,而只能迂回过渡。……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大生产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可能的。否则,就不可能。如果硬要过渡,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涵义》 材料二 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 年 3 月和 1979 年 1 月、 1985 年 9 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注:图一标题写着:“中国正迈步走向民主统一”。 图二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图三标题写着:“中国 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革命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材料三 要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迂回过渡”指的是什么?(1分) 依据材料一,谈谈列宁为什么放弃“直接过渡”而转向“迂回过渡” ? (3分) ( 2 )图一、图二中《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分) ( 3 )你如何看待图三中《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实践论证你的观点。 (5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是如何“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的。(6分) 南安一中高二年下学期期末考历史学科试卷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题目 12345678910 答案CBDADDABBC 题目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BCAADBDBC 题目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DCDDABDCDD 题目3132 答案C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第33题18分;34题15分;35题19分) 33. (1) 严格立法,加强行政管理;对重要资源加强国家垄断;注重兴修水利。(6分) (2)社会原因:统治阶级为统治需要,大兴土木;大片砍伐森林,破坏了植被和自然环境;唐朝后期安史之乱,战乱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社会安定。(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3)演进过程:从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的演进。(2分) 特征: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推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上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6分) 34. (1) 4分 (2) 概况: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兴建的工程以灌溉、航运两用的水渠居多;各国兴修的水利工程特别是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3分) 原因:铁农具的出现;水利兴修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各诸侯国都想壮大自身实力、在争霸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些地方官员关心民生,积极消除水害。(3分,任写其中3点即可) (3)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分)明清以后走向衰落。(1分)主要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等(答出3个方面即给3分,其他观点,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5. ( 1 )新经济政策。( 1 分)原因: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失败;认识到俄国是落后的小农国家;需要先集中力晕发展生产力。( 3 分,答对两点即可) 〔 2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即将取得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引发中国社会的巨变。( 2 分)在邓小平的指导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上。( 2 分) ( 3 )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歪曲。( l 分) 实践: ① 中国的改革开放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② 或从政治上看,我们健全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 从经济上看,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 分,任答其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领导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和个人祟拜;(2分)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 ( 2 分)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把马列主义、毛择东思想发展到邓小平理论阶段。( 2 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