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一中高二年下学期期末考历史学科试卷 2011.6.25 注意事项: (考试内容:选修4部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 1答卷前,考生必须认真检查试卷的页码和题目是否完整。如有误,及时更换。 2.答卷前,考生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号、座号工整地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32题,每题1.5分,共48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3题,共52分)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4.第Ⅰ卷答案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相应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考试结束后,考生只需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32小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进言:“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无辅拂(辅佐),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文中的“古”主要是指 ( ) A世袭制 B 君主专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2.秦朝实行郡县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和雅典的梭伦改革,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打破了世袭特权 C 缓和了社会矛盾 D 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 ) A 政事堂不掌握实际的权力 B 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C 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 D 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 4.赵冀《檐曝杂记》中说:“则军机大臣面呈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 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 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这则材料主要体现出“军机处”的特点是( ) A 行政效率较高 B 机构键全庞杂 C 人员位卑权重 D 监察功能强化 5.老师介绍右图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其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讨论其可能的时代。下列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应当是商代的作品 B 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张,这应当是汉代的作品 C 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应当是宋代的作品 D 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所以这应当是民国初年的作品 6.德克•卜德在《中国物品西传考》中有过这样的评价:“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许多更知名人的恩惠更大”。蔡伦的“ 恩惠”主要体现在( ) ① 发明了最早的书写用纸 ② 扩充了造纸所需原料的来源 ③ 便利了纸张的推广使用 ④ 有利于造纸术的西传 A ① ④ B ② ③ C ① ② ③ D ② ③ ④ 7.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图 (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则可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实质上反映了( ) A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皇权专制的日益强化 C 对国外建都经验的借鉴 D 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8.“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西汉郡国并行制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 元朝行省制度 D 秦朝三公九卿制度 9.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 ( ) A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商品经济发展 C 八股取士 D 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10.中国传统工艺常常出现失传现象.如蜀锦某些制作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失传的原因最有可能是由于 ( ) A 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 B 传统制作工艺难教难学 C 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D 市场缺乏对传统工艺品的需求 11.甘肃灵台出土了一把春秋时期的古剑,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研究者据此得出“最迟在春秋时期,中国已经使用铁器”的结论.这一判断( ) A 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 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不合理 C 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 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12.明末袁中郎认为,文章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袁中郎这一认识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 A 商品经济深人发展 B文学体裁巨大创新 C 陆王心学影响深远 D 思想控制文风僵化 13.《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材料意在表明( ) A 在吴郡耕田时人力远远超过牛力 B 吴郡的耕牛不是被盗就是病死 C 在吴郡牛力的使用成本高于人力 D 吴郡供耕牛所用的水草日趋减少 14.“草市”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的记载,如果将“草”理解为草率、粗略的话,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政府的行政管理缺位 B 属于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C有别于城内正规的“市” D主要设于城郊临时贸易之处 15.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 ) A 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 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C 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 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16.有位研究美学的学者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 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这种精神在艺术上的体现是( ) 17.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 ( ) A 客观真实性 B 突出主观意兴的诗情画意 C 书画同源性 D 注重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18.明朝《四方斋丛说》称“ 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苏州府志》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两段史料包含的相同信息是( ) A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B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商品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19.乾隆《嘉定县志》称:“男耕得食,女织得衣,普天所同。而嘉邑之男以棉花为生,嘉邑之女以棉布为务。植花以始之,成布以终之。然后贸易钱米,以资食用。”嘉定经济与“男耕得食,女织得衣”经济的根本区别是( ) A 男女分工不同 B 经济形态不同 C 种植作物不同 D 经济规模不同 20.以其学说“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的思想家是 ( ) A 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21.冯友兰指出:“中国之所以于现在世界中流为乡下地位者,乃因中国未近代化或现代化,乃因中国未有某种文化。’对这种“乡下地位”的文化,准确的理解应该是( ) A 专制文化 B 中体西用 C 儒学伦理 D 农耕文明 22.我国传统寿称,有一种修辞方式为“析字”,即借助汉字的形体部件进行组合或拆分的特点,来婉转地表情达意,如:八十八岁称“米寿”。据此则“白寿”对应的年龄应是( ) A.101岁 B 100岁 C 99岁 D 98岁 23.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这一现象反映出(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