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理学基本含义: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新儒学) 5、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尤其是佛教的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的地位。 6、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理学又称新儒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明代王守仁建立了系统得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7、北宋五子各自主张:(1)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⑵邵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⑶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⑷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8、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论来源:二程+张载; 主张和成就:(1)理气关系论:(哲学思想、宇宙观);(2)理学的修养论:教育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强调:仁;(3)社会政治理论: 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4)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 影响:(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3)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9、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①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名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② “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 10、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思想: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人固有的善性); 影响:①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②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1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共同点:①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②影响相同: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①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②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 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12、宋明理学的影响: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责任和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文化: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外部:西学东渐局面出现。 2、李贽的反正统思想: ①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道学”先生,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②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③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④诗文: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 3、黄宗羲主要思想:(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4)反对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4、顾炎武主要思想:(1)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2)提出了“众治”的主张;(3)梁启超把其观点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5、王夫之主要思想:(1)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2)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 评价:①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②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6、唐甄主要思想:(1)最大特点是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提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2)对“官”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7、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①春秋战国:被漠视;②秦朝:遭到打击;③西汉汉武帝:成为正统;④宋明:高潮----出现理学,新的儒学体系;⑤明清:遭到批判,出现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8、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 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 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 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