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回答: (1)材料说明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4分)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3分)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3分)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2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弄城,示中国富强。(敕郑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王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大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 [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惟恐弗逮,敢不竭忠以国事,尽诚于神明乎! ——《天把之神灵庄记》 回答: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3分) 从材料看,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2分) 根据材料,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3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 材料二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材料三 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A、B、C、D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 (2)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请列举出四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 (3)据材料二,分析出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 (4)据材料三,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象征了什么?据你推测它属于什么画种? 参考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 20、(1)战国。(1分)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1分) (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 促进作用。(3分) (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1分)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2分) (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2分) 21、①寻找建文帝;弘扬国威;发展与海外各国友好关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②国力强大;造船等手工业发达。 ③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抵达的国家多。 ④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航海活动的先驱;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22、(1)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行书 (4)象征:繁荣与收获;欢乐;奥林匹克圣火;绿色奥运;春天的喜悦。 画种:民间风俗画。 王羲之、张旭、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启功等。 (3)中国的汉字,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的篆刻艺术。 (2)魏晋南北朝时期。首先,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材料;其次,这一时期,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最后,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的产生和创新提供了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