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第二次历史统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 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 2.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3.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 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C.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4.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 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 C.有力的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5.“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与这种说法相符合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 6.“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称赞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李贽的这些言论说明其思想特点是 ①反对正统 ②抨击神权 ③离经叛道 ④男尊女卑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关于二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 B.欧洲启蒙思想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C.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 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8.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9.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A.4个 B.3个 C.2个 D.1 10.以下是博希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1860—1899年1902年—1904年 数量比重数量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 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 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11.下列有关汉字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避免了方言的差异,有利于各地文化思想的交流 B.统一规范的字体,便利中央政府的管理,促进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传播保护了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书法艺术,提高了中国人的审美修养 D.不利于白话文的推行,阻隔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12.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 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俱备 13.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14.“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这里所说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是指古希腊的 A.公民大会的辩论机制 B.轮番而治的管理模式 C.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 D.人民主权的观念 15.普罗泰格拉出生于公元前480年前后,他曾与雅典民主派政治家伯利克里结为至友,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沉船失事。结合材料,关于普罗泰格拉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是 A.生活于雅典民主制的奠基时期 B.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人文思想 C.否定了神的权威,受到神的报复 D.他的思想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