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宪章运动的主要方式是向议会递交请愿书,而不是武装斗争。议会为资产阶级所把持,工人向议会递交请愿书,实际上是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二者不可能进行联合。运动的结果是议会否决或拒绝请愿书,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唯一符合题意的是其具有明确的政治纲领,那就是“人民宪章”。排除A、C、D,故选B。 6.在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的斗争方式有( ) ①集会请愿 ②罢工 ③起义 ④示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集会请愿、罢工、示威三次请愿运动中都有,第一次请愿运动中,请愿书遭否决后,个别地区的工人还发动了武装起义。 7.马克思称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下面对它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英国工人要求获得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的运动 B.是欧洲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运动 C.它提出了完整的政治纲领 D.促进了英国政治制度民主改革 解析:选C。宪章运动内容主要是工人争取普选权,参与国家管理,并没有完整的政治纲领。 8.(2011年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二测式)宪章运动对英国产生的影响是( ) A.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深远影响 B.民主范围扩大,公民权开始扩展到生活在英国的所有人 C.最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D.促使代议制在英国取得长足进展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B项表述太绝对化,不符合史实;C项君主立宪政体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就已确立;D项不符合史实。 二、非选择题 9.(2011年江西省上高二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人民宪章的6点要求:(1)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2)无记名秘密投票。(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或其他任何限制。(4)议员应领取薪金。(5)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材料2:英国当时的总人口为1900万,在第二次请愿书上签名的就达330多万人。宪章派赢得了全国一半成年男子的支持。请愿书铺开有6英里长,蔚为壮观。这次请愿书还提出了社会经济要求,用工人们的话说,是“刀子和叉子”的问题,即饭碗问题。 (1)草拟材料1的主要成员有哪些?他们为什么要起草这份请愿书?这份请愿书反映了他们要求得到的权利主要是什么? (2)材料2中提到的请愿书反映了工人的哪些要求?结果如何? 解析:本题以英国的人民宪章为背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第(1)问结合史实分析人民宪章运动的主要成员,原因和要求应围绕普选权回答;第(2)问前一问可结合材料回答,找到关键句“还提出了社会经济要求”“刀子和叉子”等,后一问点出政府镇压。 答案:(1)伦敦工人协会的工人领袖和议会的一些激进派议员。原因: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工人依然被排斥于议会之外。普选权。 (2)普选权和社会经济要求(饭碗问题)。遭到政府镇压而失败。 附:课内答疑站 【课中思考题】(教材P62) 人民宪章体现了工人的什么要求? 提示:由于这一时期英国实行代议制民主,但国会议员大都由贵族和资产阶级充任,小资产阶级及广大工人阶级由于没有选举权而不可能选出本阶级的议员代表。人民宪章的内容反映了工人阶级要求获得普选权的要求,以及反对选举权财产资格限制和议员支薪等主张。 【阅读与思考】(教材P64) 想一想,工人当时的处境怎样? 提示:从《未来之歌》的歌词描述中可以体会到,当时工人阶级的处境极其悲惨。工人与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即土地无缘,因为土地已经被贵族地主们圈占成了大农场;商业资本家和海外贸易的股东们把持了国内外的贸易,国内的矿藏资源也被资本家所占有,工人阶级只是财富的创造者而不是占有者。工人阶级除了自身之外一无所有,而经济生活的贫困又导致政治上的无权。 【解析与探究】(教材P64) 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宪章派是如何理解普选权与改善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的。 提示:宪章派认为,只要工人阶级获得普选权,他们的经济状况就能够很快得到改善。因为在他们看来,工人阶级目前贫困的原因在于政府政策的不公平,是立法机构的不公正,是分配方式的不平等,工人阶级不是不能创造财富,而是创造了财富却得不到应有的分配。举个例子,1815年由贵族和大资产阶级控制的国会通过《谷物法》,限制廉价的外国粮食进口以维持本国的粮食高价,工人阶级由于工资低买不起足够的粮食而只能忍受饥饿。如果有了代表工人阶级的议员,是不会同意通过这一法案的。 【自我测评】(教材P64) 1.人民宪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参见教材第62页文字阅读框的内容。 2.简述宪章运动的三次请愿过程。 提示:参见教材第三目大字部分的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