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同步检测(附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用时:100分钟 满分分值:100分 )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有人认为:“(中国)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帝王专制到民主政治的历史转型中,成功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2.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欧洲共同体成立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北约成立
    3.《法学总论》第二篇第一条指出:“罗马人所适用的,一部分是自已特有的法律,另一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对材料中前后两个法律解释正确的是
    A. 前者指习惯法,后者指成文法 B. 前者指成文法,后者指习惯法
    C. 前者指公民法,后者指万民法   D. 前者指万民法,后者指公民法
    4、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A、家父掌权日益趋于巩固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5、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之战,是李鸿章一生遇到的最大的挫折———“海军费绌,设备多不完,惟鸿章知之深。朝野皆不习外事,谓日本国小不足平,故全国主战,独鸿章深知其强盛,逆料中国海陆军皆不可恃,故宁忍诟言和。朝臣争劾鸿章误国,枢臣日责鸿章,乃不得已而备战。” 材料反映李鸿章是
    A、出卖国家主权的卖国贼 B、“避战求和”以保权位的职业官僚
    C、知己知彼、了解国际局势的政治家 D、不战屈人之兵的军事家、外交家
    6、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 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 B、 5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 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 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7.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
    9.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推测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B.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人的重要来源
    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10.清朝前期,福建泉州、漳州生产丝绸,所需原料购于江南,载往镇江染色后运回织绸。这反映当时
    ①长途贩运贸易活跃 ②区域分工明确 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④生产社会化明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1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13.19世6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来是康姆去是够”(come,go),“好度由途叙阔情”(how do you do)等,据此说明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包括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传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引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④西方饮食文化进入上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 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优良传统
    15.“英国的社会结构不象欧洲大陆那样僵硬。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土绅经营工业;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碍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的上升。”此段材料主要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英国经过启蒙运动的充分洗礼 B.殖民运动增强了英国的综合国力
    C.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
    D.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历史发展有本质不同
    16.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 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17.“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18.苏联时期,曾流传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苏,参观“伟大的建设成就”。陪同的苏联官员得意地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时,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我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请问:造成当时苏联家庭要“开着飞机”赶去“排队”买面包的主要原因是
    A.长期战争严重破坏社会经济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食品短缺
    C.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 D.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19.右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上善若水”的理念。下列与“上善若水”观点最一致的是
    A.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
    B.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C.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D.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0.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量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21.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22.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① 孔子的“礼”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④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3.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24.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这里所说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指的是古希腊的
    A.公民大会的辩论 B.轮番而治的管理模式
    C.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运作机制 D.人民主权的观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