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2分),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2)材料三反映了英国怎样的经济地位?(2分)说明形成英国地位的根本原因(2分)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现象?(2分)简要评价这一现象(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明代徽州商人余丈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遏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郭德利认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主张,(2分)分析这一思想反映的实质。(2分) 池州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答题卷(文科)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40分) 31.新航路开辟后,人类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葡萄牙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二 《马可•波罗游记》描述东方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四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2分),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2)材料三反映了英国怎样的经济地位?(2分)说明形成英国地位的根本原因(2分)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现象?(2分)简要评价这一现象(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明代徽州商人余丈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遏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郭德利认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主张,(2分)分析这一思想反映的实质。(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