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和掠夺 B.棉纺织业发达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垄断组织形成 19.“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 ) A.火车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0.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能源 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21.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而修建的埃菲尔铁塔,主要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其依据是 ( ) A.钢铁和电的使用 B.蒸汽和石油的使用 C.电和石油的使用 D.电和蒸汽的使用 22.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的结合 B.新兴工业部门大量出现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3.马克思曾说:“垄断是一个好东西。”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的社会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它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B.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 C.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D.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24.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只开放一个城市对外通商。这个城市是( ) A.北京 B.广州 C.南京 D.福州 25.李鸿章说:“自秦政变而败亡,后世人臣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竟,即败亡灭绝而不悔。”这表明李鸿章主张( ) A.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 B.坚持中国的守旧传统 C.学习西方进行政治改革 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6.一位英国人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这段话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中英纺织品贸易矛盾 B.中英机器进口矛盾 C.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D.英国人歧视中国 27.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看,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A.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D.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8.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其以下活动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 ) A.创办轮船招商局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北洋海军 D.设立农工商总局 29.甲午中日战争后,促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因素有( )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财政危机 ③洋务运动破产 ④自然经济瓦解 A.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②③ D.①③④ 30.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没有前途”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 二、非选择题(40分) 31.新航路开辟后,人类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葡萄牙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二 《马可•波罗游记》描述东方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四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