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选C。本题要求正确理解孔子思想的积极性和局限性。其中“克己复礼”的思想要求做人要克服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实质是承认等级制度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的斗争,带有保守性。 7.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前三幅图片突出地反映了孔子在世界各地的地位,并且第二幅图片的内容是孔子讲学的场景。第四幅图片则反映了孔子曾担任鲁国的高官。由此可以判断①②③是正确的。四幅图片都没有涉及孔子思想的具体内容,因而无法从图片资料中获取“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这一信息,故排除④。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 )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道德经》 解析:选C。孔子的言论,由其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2011年4月5日,“圣地尼山起雅乐,清明时节祭先师”,辛卯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暨2011中国曲阜孔子文化节启动仪式在曲阜尼山隆重举行。 2010年3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参观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并为孔子铜像揭幕,习近平说,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自2006年成立以来,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搭建了新平台,在提高汉语教学水平,推动中国文化传播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勉励两国青年以青春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携起手来,为共同推进两国世代友好贡献力量。 ——中新网 材料2:近一两年,大众儒学和大众史学……成为公众阅读的热点之一,于丹和易中天的书卖了几百万册。加上网络写手的推波助澜,公众对通俗历史读物的热情似乎仍在升温。……但是,大众史学也面临着某种危机。这首先表现为以央视“百家讲坛”以及部分网络写手为代表的将历史审美化、传奇化、娱乐化、八卦化的游戏倾向。这种倾向发展下去甚至可能断送大众史学的前途。 ——解玺璋《大众史学的危机》 (1)孔子哪些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要建立“和谐社会”,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2)材料2中于丹和易中天等人通过新式手段传播儒学和史学,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解析:第(1)问应结合孔子的思想谈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作用。第(2)问应注意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 答案:(1)思想: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德治民,包含了民本思想。做法:政府要清正廉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加强法制观念,依法治国,建立公正国家。 (2)积极:①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众读史和人们对儒学的热情;②有利于人文知识在普通百姓中的普及;③有利于学术争鸣。消极:①这种传播方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对经典原著的阅读;②专家讲史追求通俗易懂的做法,有许多不严谨之处,容易使人们曲解原著;③这种方式具有商业化特点,可能败坏学术氛围。 附:课内答疑站 一、学思之窗 1.结合课文仔细分析,到孔子时代,儒的含义发生了哪些变化?(教材P21) 提示:儒最初是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春秋时期,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形势,赋予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通过恢复周礼,宣传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使儒承担起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的含义。 2.通过以上言行,说说你对孔子的“仁”“礼”有哪些进一步的认识?(教材P22) 提示:孔子认为“礼”与“仁”是密不可分的,要用一种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以便使礼乐具有爱人的精神内涵。这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孔子对百姓的关心与呵护。但孔子的“仁”尽管适用于所有的人,但主张“亲亲为大”,为维护“亲者”的形象而犯法具有局限性。 3.这些是孔子对君子人格的规范。想一想,这样的君子人格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价值追求?今天看来,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教材P23) 提示:孔子的价值追求是:要做一个有为的人,做一个谋求仁和礼的人。在今天看来大部分仍然具有积极意义。但他对贫贱、义与利的观点具有消极影响。 二、本课测评(教材P25) 1.归纳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 提示:传承礼乐文化,恢复周礼。 2.总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 提示:仁、礼和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 3.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提示:“有教无类”、培养仁人君子、因材施教等。 三、学习延伸(教材P25) 1.(1)结合孔子的思想体系,分析他到底是个保守派,还是个改革派?你怎么评价孔子? (2)看一本有关孔子的书,说说孔子对中国的影响还有哪些?举一些例子,说明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习惯或思想是受孔子影响的? 提示:(1)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无论同意哪种观点,都必须持之有据;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评价孔子。(2)结合阅读的实际情况回答。 2.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可以查阅资料,举行一个小辩论会,辩一辩孔子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之? 提示:注意运用科学史观评价孔子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