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二所反映的情况与材料一相比,美国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罗斯福政府为实现上述变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出在1941年12月之前美国支持、援助反法西斯国家的相关史实两例。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为“赢得绝对的胜利”所做的一系列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罗斯福的认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 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 它还被协约国用来向它们证明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引起 了一场激烈、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和著作发表,还导致了一批 批、总计达6万多份文件的出版;所有这些都促成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阿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从战争爆发的背景的角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请指出当初某些人宣扬这一说法学术以外的目的。 材料二 战争是人类不断反思的问题。英国画家尼维森以一战为题材的作品《光荣之路》,阴暗的背景下画面上是尸体、漂落的帽子…… (2) 作品取名《光荣之路》有何寓意 ? 一战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怎样的精神创伤 ?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 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三 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五 下图为毕加索的名画: 《格尔尼卡》 《和平鸽》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爆发前期西方民众与国家对战争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三,格老秀斯和《国际联盟盟约》对战争的主张或态度有何变化? 试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的直接原因。它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局势又产生怎样的影响? (4)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幅名画的主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题,每小题 2 分,共 6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ADBBDBADD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DCCDCADAB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DCADBCBBCD 二.材料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31、(1)由经济危机逐渐经济恢复。实施“罗斯福”新政(2分) (2)1939年,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这实际上有利于英国购买军火。1941年通过《租借法》,向遭到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战时援助。(4分) (3)促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先后参加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在盟国间实现政治协调、军事配合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领导美国军民在太平洋战场取得对日作战的一系列胜利。(4分) (4)罗斯福领导美国渡过两次“难关”:战胜了经济萧条、战胜了法西斯,既为美国也为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因此赢得了后世人们的尊敬。他身上那种身残志坚、乐观自信、善于创新、爱国救民的可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分) 32.(1)这种说法并不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共同促成的。(2分) 从战争爆发的背景看: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完成工业革命以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 斗争变得空前激烈②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随着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第一次世 界大战不可避免(4分) 学术以外的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用作向战败的同盟国索赔的理由(2分) (2) 讽刺了统治阶级所鼓吹的“光荣”是对人们的欺骗,带来的是死亡和灾难。(2分)创伤: 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对民主、平等、自由等观念产生了怀疑,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4分) 33.(1)欧洲民众: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国家: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2分) (2)变化:格老秀斯主张国际战争应受法律约束,并提出诸如交战规则、战俘待遇、武器使用等原则。(2分) 《国际联盟盟约》: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1分) 意义:格老秀斯提出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这将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2分) 《国际联盟盟约》由此建立的国际联盟,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作有益探索,起了一定积极作用。(2分) (3)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人们普遍渴望和平。(1分) 和平主义是西方大国推行绥靖主义的思想基础(社会基础)。(1分) (4)控诉非正义战争暴行,追求人类和平。(1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