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巩固测试题(含答案和解释)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第1课时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2010•蚌埠二中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
    A.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2. (2011•启东中学高三第一次检测)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表明他(  )
    A. 强调“大一统”
    B. 主张顺应自然
    C. 推崇法的作用
    D. 相信天人感应
    3.(2010•南京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老子是我国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言论反映了他思想主张的有(  )
    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
    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③“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4.(2010•苏北四市第二次调研考试)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
    A. 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B. 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
    C. 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D. 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5. (2010•无锡高三调研)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 (2011•滨海中学期中考试)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79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492年 北魏孝文帝遵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遵奉孔子为“先圣”,1307年元成宗 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
    A. 历代君主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B. 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
    C. 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 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
    7.(2010•宜兴第一中学高三摸底考试)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
    A. 主张“以德服人” B. 主张“性恶论”
    C. 主张“施仁政于民” D. 主张“性善论”
    8. (2010•兴化模拟)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
    A. 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 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
    C. 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 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9. (2010•南通高三模拟)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  )
    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②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③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④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A. 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B. 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C.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 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10. (2010•桐城中学高三调研)“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 “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C. 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 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
    11.(2010•天一中学高三期末考试)冯天瑜等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  )
    A. “大一统”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三纲五常” D.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12. (2011•滨海中学期中考试)《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上述记载(  )
    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 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③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 ④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精神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③④
    13. (2010•南师大附中学情分析样题)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  )
    A. 光大儒家 B. 恢复礼乐秩序
    C. 加强中央集权 D. 建立教育体系
    14. (2010•安徽高考模拟试卷改编)西汉时,一大夫随武帝外出打猎,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 B.“以仁入法”
    C.“心即理也” D.“致良知”
    15. (2010•南师大附中学情分析样题)北京大学马克垚教授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材料中伏尔泰没有认识到(  )
    A.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
    B.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不同
    C.儒学思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D.儒学可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等级制度的武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