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 (1)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与凭血缘建立的等级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 (2)财产等级制度能给雅典公民带来真正的平等吗?为什么? 答案 (1)财产的多少。打破了贵族靠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道路,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对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最有利。 (2)不能。因为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越多,这是一种有条件的平等, 而不是公民的普遍平等。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说明商鞅实行“连坐”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3)如何正确认识商鞅变法的“严刑酷法”? 答案 (1)赞扬态度。 (2)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 (3)利用严刑酷法打击了守旧势力,树立了变法的权威但又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造成阶级矛盾激化,也给守旧势力以反对变法的借口。 4.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西方和东方比较典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媾和、制定法律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31县,所有的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利”者,以及虽从事“本业”而因懒惰破产者,全家没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分别说明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 答案 (1)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目的:梭伦改革,缓和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挽救贵族政治面临的严重危机;商鞅变法,顺应社会大变革形势,实现富国强兵。 (2)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