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 14.(2002年上海)一部英文著作的中译本有一句话译为:“康熙帝曾经阅读郑观应的著作。”经核对,原文为:“Em-peror Kuang Hsu had read the works of Cheng Kuang Ying。”问题出在Kuang Hsu帝是谁。 回答问题: (1)请写出Kuang Hsu帝的正确译名,并运用历史知识说明理由。 (2)这是一部研究中国近代化的专著,它为什么会谈到郑观应?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D 早期维新思想是先进的中国人在民族危难形势下,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弊端并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产物。 2.D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表现为政治运动、政治团体建立、领袖人物、组织宣传等多个方面。 3.C 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由于受时代、阶级的局限而利用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如《新学伪经考》《孔予改制考》等。而魏源、曾国藩、张之洞是地主阶级思想家,不可能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4.A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发表在《时务报》上。 5.D谭嗣同是湖南人,教材中虽然在第4课才出现谭嗣同的图像,但只要判断出A项是康有为,B项是梁启超,C项是严复,通过排除,选出D项是谭嗣同。 6.D ①②是维新运动兴起的条件,③是维新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选D项。 强化提高 7.C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康梁维新思想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这明显反映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因此,在它指导下的戊戌变法运动不可能完成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任务。 8.C 所谓向西方学习的器物层面指的是洋务运动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所谓向西方学习的制度层面指的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在中国较早提出该理论的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9.D A、B、C三项是两者的共同的特点;康、梁维新派与早期维新派具有不同的特点是D项“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10.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再认和理解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各政治派别(或各历史阶段)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能力。维新思想的核心甘情愿是主张实行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核心是民主共和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而人文主义思想对中国近代影响不大,因此选择C项。 课外延伸 11.【解析】 回答第(2)问时注意三幅图就是三种宣传方式,无须举例,其他方式注意归纳课本。第(3)问注意概括,点到为止。 答案: (1)康有为1895北京政治文化教育 (2)有著书立说,如康有为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阐发维新变法思想;组织学会,如1895年成立的强学会;创办报刊,如康有为创办《中外纪闻》;上书,如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建立学堂,如陈宝箴创办时务学堂。 (3)其活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