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战后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 1、二战后世界文学的发展 创作风格:后现代主义文学。 主要流派:①“愤怒的青年”。②“垮掉的一代”。③“黑色幽默”:代表人物约瑟夫•海勒(代表作:《第二十二条早规》)。④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人物马尔克斯(代表作:《百年孤独》)。⑤“解冻文学”:代表人物帕斯捷尔纳克(代表作:《日瓦戈医生》)。 2、二战后世界美术的发展 (1)行动绘画 特点:把自身的行动与绘画创作相结合,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不受任何绘画技巧和理论的制约,追求一种画面和色彩的偶然效果。 代表人物:美国波洛克(代表作:《3》、《第十号》等)。 (2)后现代主义美术 欧普艺术:特点:利用光学的感觉加强绘画效果,具有较好的装饰性和很好的商业效应。 波普艺术:特点:比较接近大众生活,充满活力,很受大众的欢迎与认同。 (3)中国国画: 特点:积极吸纳西方绘画的优点。 代表人物:徐悲鸿。 3、二战后世界音乐的发展 摇滚乐:代表人物:普莱斯利。 代表乐队:“披头士乐队”。 代表歌曲:《四海一家》。 五、影视艺术的发展 1、电影艺术的发展 (1)电影的诞生: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 (2)电影的发展:好莱坞电影。 2、电视艺术的发展 发展过程:法国塞列克:第一个提出“电视”这一名称。英国贝尔德:发明机械扫描电视。美国兹沃尔金:发明电子显像管。二战后:美国成功研制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实现了多路传播和卫星传播。 3、影视艺术的影响 (1)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使人们能够更便捷地了解世界。 (3)影响到人们道德品质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4)为国家的政治宣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重点突破] 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18世纪末19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由英国迅速向欧美各国延伸,世界发生剧烈的变革与震荡,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社会失去了实现的可能,文学领域出现了不满社会现状,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即浪漫主义思潮,由于英法两国的工业革命发展水平最高,因而浪漫主义文学以英法两国的成就最为突出。 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各国相继完成,资本主义制度日渐巩固。在工业革命进行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和复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金钱成为衡量事物与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浪漫主义的理想无法适应严峻的社会现实,于是文学领域出现了直面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各国加紧在世界范围内扩张,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步形成,亚非拉人民不断开展反帝反殖斗争。所有这些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 2、结合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说明“文学是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这一论断。 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深刻揭露了复辟后的法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与堕落。 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抨击了法国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贪婪与卑劣,真实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的社会状况。 巴尔扎克的作品集《人间喜剧》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揭露了金钱社会中的罪恶与丑陋,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深刻揭露了俄国上流社会的腐败及道德的沦丧。 3、以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创作风格的演变为例说明时代的变迁是影响作品风格的主要因素。 贝多芬早年生活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因而作品充满了时代精神,蕴涵革命力量,早期作品《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都以英雄为主题,激发了人们的斗志。拿破仑失败后,欧洲封建势力一统天下,反动的社会现实使贝多芬的后期作品开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更多地描绘自然美景与人的心灵。《第六交响曲》就描绘了农村淳朴的田园气息。 柴可夫斯基早年生活在俄国农奴解放运动日益高涨的年代,心中充满了斗争的激情,因而早期作品中充满了乐观明朗的情绪,如《天鹅湖》等;后期正值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反动统治的黑暗时期,因而大部分作品都表现出内心的忧郁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如《第六交响曲》等。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发展有何特点?分析其成因。 特点:①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美国文学发展出现了“黄金时代”。②亚非拉文学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亚洲文学获得世界承认。③文学作品反映世界文化的密切交流,更多地体现文化的共融性。④无产阶级文学在世界文坛占重要地位。 成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发展的新时代。③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