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甲午中日战争后
    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⑴背景:
    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考: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把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
    2、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由资产阶级的软弱属性决定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思考:
    维新变法思想的性质、目的、失败原因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结论: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社会行不通
    思考: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影响:
    1、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最大影响)
    2、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3、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性质)
    维新思想的发展
    展开: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他们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谋求国家的独立富强;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看,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尽管它在19世纪末的中国遭到了暂时挫折,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的强烈的冲击波,它留下的痕迹是永不磨灭的,是永远鼓舞与启迪后人的。
    [知识结构]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器物学习
    学习西方
    与
    探索救亡道路
    相结合
    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制度模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