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善功》 信仰得救;廉洁教会 二.《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王权高于教权;自由读《圣经》 师:如果你是生活在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个普通人,你发现生活有哪些变化? 生答(农民、商人等) 师: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居然真的发生了!真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老百姓终于发现,思想一旦解放,人会有这么大的力量。 (板书:宗教改革 教义——解放人的思想) 师:就像教皇说的那样,马丁•路德这个“闯入葡萄园的野猪”,在欧洲引起了连锁反应——瑞士、英国纷纷展开宗教改革,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幻灯 回到知识结构) 师:从人的肉体到精神,从天上的神到世俗的人,14—17世纪的人文主义进行了如此全面的人性解放。它使欧洲度过了漫长的冰河世纪,又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人间景象。人再次成为世界的中心,欧洲人把对神的敬畏转为对人的敬畏,神性至上变成了人性至上。 (板书:→人性至上) (幻灯 回到人性之旅) 师:今天的旅行就先告一段落了。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次旅行的收获吧!在三站旅行中,我们的问题得到了三个答案:古希腊时以人为中心,以感觉或者道德为标准;中世纪以神为中心,人是微不足道的;14—17世纪,人再次成为世界的中心,当然这里的人不是对古希腊的简单重复,他的身上有着时代的烙印,复苏的人性已经换了一颗资产阶级勇敢的心。 不知道你对哪一个答案感到满意,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是,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复苏的人性——14—17世纪的人文主义。请问,你对它有何看法呢? 生谈看法。 师:谢谢各位同学的独到见解。我把同学们的观点归纳一下: 积极: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价值观念。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和勇于创造的精神,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启蒙运动的开展,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胜利开辟了道路。 消极:此时的人文主义过于强调个人,容易形成个人主义。后来成为了殖民扩张和种族屠杀的理论依据。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宗教的排他性使各教派之间矛盾重重,甚至爆发战争,生灵涂炭。 师: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人。唐太宗说过:“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那么从14—17世纪的人身上, 我们用“人”的眼光看出了这些得失之后,你会怎样去做呢?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生答 师:谢谢各位同学。我想把我的感悟也同大家一起分享。 (幻灯 音乐 雨果的名言) 大文豪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 人心的宽广并不在于可以占有一切,而在于可以包容一切。人性中最宝贵的不是理性、更不是本能,而是爱。每个人都生活在爱的包围之中,大爱无言,你感觉不到并不是因为它不存在,而是你没有用心去体会。我就是一个被爱包围的人,每当工作到深夜的时候,家人都会给我加件外套;看到我工作太忙脸色不好,妈妈想着法子给我做好吃的;听说我要来泰州参赛,我的学生写了贺卡给我加油……有一首老歌是这样唱的:“我们要在爱心中大声的歌唱,再把爱的幸福带进每个人的身上。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感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