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A 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 B 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此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2)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主要是因为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 3、意义 进步性: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小结:孙中山一生的两次转变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弃资产阶级改良走革命道路,提出指导革命的三民主义。 B 20世纪20年代,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完成国共合作,实现其一生最伟大的转变。 九、板书设计 第1课 孙中山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背景 2、内容 2、内容 3、意义 3、意义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 2、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十、教学反思 自主、合作、交流、探究是新课程改革中着力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设计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教材结构和学生的客观状况,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 本课的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避免枯燥的讲解,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多种感官刺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内容处理上,通过设置一系列探究问题,层层深入,层层递进,破重点,化难点,解疑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通过这次比赛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一线的历史教师,平时苦练基本功,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性。只有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第六章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二、预习内容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社会状况:鸦片战争以后,________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个人因素: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2、准备: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3、提出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了“________,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的纲领; (2)在《民报•发刊词》上,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4、内容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权主义即“___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评价 (1)性质:是孙中山受美国“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_____________纲领; (2)进步性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B.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____________的愿望,是__________的重要理论指导。 (3)局限性: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辛亥革命 ________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孙中山根据__________思想原则而颁布; (2)内容: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3)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__________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捍卫成果 (1)背景: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企图复辟______; (2)行动:孙中山领导了__________、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