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示意图: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私田开垦增多——“公田不治”现象增多——土地逐渐私有化
    (三)思想上: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改革成为社会的主要呼声。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一批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了许多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学说更是为各国的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理论知道。
    问题思考: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有什么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主要体现为旧制度的衰落,而战国时期则更多的表现为旧制度的彻底瓦解和新制度的确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问题思考:面对这种社会的巨变,各诸侯国是如何应对的?
    (四)争霸和兼并战争的需要。
    春秋战国时期,王纲不振,礼崩乐坏,诸侯大国争霸,小国求存,争伐连绵不断。战争空前残酷,规模也越来越大,孟子所说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就是这种残酷战争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形势下,各诸侯国要在“争气力之世”生存并不断壮大,也只能对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旧制度进行改革。因此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改革便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二、春秋时期的改革——管仲改革
    (一)改革内容:“相地而衰征”: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
    西周 井田制下的赋税制度主要是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的结合。劳役地租是依靠民力 去耕种公田,实物地租就是每年要向私田上的劳动者征收部分谷物。春秋时期荒地不断开垦,私田数量大增,并且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向国家交税。这样,拥有大量私田的人十分富裕,而依靠公田赋税的各国诸侯 收入日益减少。于是许多国家不得不改革赋税制度,增加实物税,按照实际土地多少而不是按照井田制的规定来征收赋税,这就改变了西周井田制下实物和劳役相结合的赋税制度。除了齐国外还有鲁国实行的“初税亩”,这些实际上都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知识拓展:
    齐桓公:(?~前643)春秋齐国君主。名姜小白。齐公之子 ,齐襄公弟。襄公在位,荒淫乱政,诛杀不当,他以避祸奔莒。襄公死后,姜小白返齐,被立为国君,是为 桓公。他不计前嫌,任用管仲治理国家。在管仲和鲍叔牙等人的辅政下,又兼齐国地势辽阔有渔盐之利.很快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霸业至顶峰。齐桓公在位时,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终成春秋五霸第一人。管仲死后,他信用小人,疏于政事。及卒,诸子争位,齐霸业遂衰。
    管仲: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许多领域都有卓著的建树。齐桓公即位后,经鲍叔牙推荐,用管仲为相,被尊称为“仲父”。管仲从政40多年,其生平事迹和思想言论主要记载于《左传》、《国语》、《史记》等。他一面强调“法治”,一面肯定道德教化,重“礼”“法”和发展经济。在齐国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从而使齐国国力大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管仲也被后人誉为名相。
    (二)作用:
    1、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使齐国迅速强大起来,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
    资料:
    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宪问》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
    2、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