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预习课本,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一.变法的背景 1、必要性:战国初期,无论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1)经济:秦国 ,大部分土地没有得到开发, 远不如东方六国。 (2)政治:“诸侯 ”,秦国地位低下。 (3)文化:秦国 相当落后,诸子百家无一秦国人,甚至还发生人殉的事。 2、可能性: (1)从地图上看,秦国偏处 一隅,免受六国干扰。 (2)春秋战国各国 为秦国提供一定的经验教训。 (3)公元前362年, 继位,决心 ,下达《求贤令》,广纳贤士。 (4) 从魏国来到秦国。 二.变法的准备 1、商鞅 向秦孝公阐述法家 ,并提出 的主张,得到赏识。 2、商鞅舌战以甘龙、杜挚为首的保守派,宣传了变法的 和 ,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 3、商鞅通过 ,最终取信于民。 三.变法的内容 1、军事:强军力,保兵源 (1)措施: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 。立有军功的 ,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依此享受一定的经济、政治特权。 ②严肃 。 ③编民为什伍组织:将百姓按五家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以适应 的 需要。凡是被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都是国家的 ,战时从军作战,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可谓全民皆兵。 (2)作用: ①新法把 和 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②新法打击了 ,树立了 的政治、经 济优势。 ③ 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 2、经济:保财政,增国力 (1)措施: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①下令“ ”。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 。 ②新法规定凡是 ,可免除其 。 ③商鞅还从 地区招徕 无地农民到秦国 ,给田宅,免三世的劳役和兵役。 (2)作用: ①废除井田制,推动 的发展。 ②免除徭役以奖励耕织的办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 ,为稳定国家 ,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 3、政治:强化中央集权 (1)政体制度:废分封,行县制 新法把秦国划为41个县,各县设有 和 ,由 任免,从而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 。 (2)法律制度: ①为了加强管理和控制,切实有效地行使政府权力,新法在乡里和 推行了 。 ②新法规定 ,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 (3)经济领域: ,是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 (4)思想文化: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统治,新法采取了 的措施。 四.变法的影响 1、积极作用 (1)对秦国而言:收 之效,为秦 奠定基础。 ①经济:发展 经济,推动社会发展。 ②政治:打击旧贵族,推动 向 转型。 ③军事:壮大军事力量,扭转 的局面。 (2)对后世而言:产生深远影响,“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