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展现篇 教学过程 设 计 方 案 预 计 结 果 备 注 回顾、设问 导入 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 不断发展,那么促成这一时期完成社会转型的直接原因又是什么呢? ②其中变法最彻底的是什么?为什么呢? 让学生了解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是促成社会转型的直接原因;同时又清楚商鞅变法是其中最为彻底一次,由此实现导入的目的 引导学生结合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所学知识 一.变法的 背景 ①以“听我讲故事”为主题,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找出商鞅变法的背景。 ②从商鞅离魏相秦,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① 让学生归纳改 革的必 要性:战国初期,无论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可能性:秦孝公继位,决心变法图强,商鞅从魏国来到秦国的主观条件;秦国偏处西部一隅,免受六国干扰,春秋战国各国变法为秦国提供一定的经验教训的客观条件。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让学生体会商鞅精神: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提醒学生回归书本。 二.变法的准备 以一份“告示” 为主题 ,展现商鞅力排阻力,积极争 取,为变法做好充分的准备。 让学生归纳商鞅所做的努力:商鞅得秦孝公到赏识; 商鞅舌战群臣;商鞅通过 南门徒木,最终取信于民。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 结合历史图片说明 三.变法的内容 ①以一份“法律告示”为主题,以直观形象展现商鞅变法的措施和内容。 ②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③课中思考题,《战国策》中对秦国军队的评论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④如何看待商鞅的法治思想及措施? ①通过让学生依据自身情况设计出最佳的学习方案,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②让学生概括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农战和法治 ③通过思考让学生既解决课中思考题,还解决课后的阅读与思考的问题 ④让学生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出:强化法律意识,能够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稳定社会秩序;但法律过于严苛,必然引起人民的不满,再次引发社会动荡。 提醒学生要注意书本知识和材料运用 四.变法的影响 以“商鞅变法是否是一次成功的变法”为主题展开讨论,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来分析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进而说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其历史影响,包括进步性与局限性,从而得出评价 一次改革的一些标准。 ①让学生总结归纳出对秦国和后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②进而得出规律:判断古代改革是否成功最关键是看它能否促进生产力及社会的进步。 ③同时解决课后解析探究题。 提醒学生注意评价历史事件是有标准的。 第三课时 升华篇 教学过程 设 计 方 案 预 计 结 果 备 注 总结升华部分 通过让学生回忆上 节课内容,引导他们 以商鞅变法为例总 结一些规律性的认 识。 ①总结从商鞅值得学习的精神 ②总结商鞅变法的特点 ③总结对变革的认识 ①总结从商鞅值得学习的精 神:勤奋好学,善于抓住机会;取信于民有威信;坚决果断;大无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时俱进,顺应潮流。 ②总结商鞅变法的特点:从内容上,农战与法治是核心;从性质上,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从地位上,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 ③总结对变革的认识:变革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变革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变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变革是不会一帆风顺的;变革需要自我牺牲的精神。 附录一:学生预习提纲 本课课标: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