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二: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是 A.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B.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 C.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 D.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答案:B 辨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据所学可知,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故答案为B。 例三:下列关于楷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与其它书体相比实用价值很高 B.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对楷书定型贡献最大 C.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楷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排第二 D.唐代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是其中代表 答案:C 辨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据所学可知,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故答案为C。 例四:下列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状况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 B.书法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C.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D.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答案:B 辨析:通过学习可以知道,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故答案为B。 例五:下列对京剧形成的背景理解不正确的是新课标第一网 A.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统治者的重视 C.徽调与昆曲的融合 D.民间艺人的努力 答案:C 辨析:本题考查京剧的形成历史。乾隆年间徽班进京,道光间年间徽汉合流,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形成了京剧。故答案为C。 五、体验高考 例一:(2008年江苏单科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话描述了当时以为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答案:B 辨析:本题以一句唐诗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独立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注意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读取与分析,并注意运用排除法。“脱帽露顶”、“如云烟”表明该书法家行为潇洒不羁,作品酣畅淋漓;“当时”又限定了他生活在唐朝时期。王羲之是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唐朝杜甫这句诗当然不能描述他创作时的情景。唐朝书法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是楷书,比较严谨,只有张旭是唐朝草书大家,因此这位潇洒不羁,作品酣畅淋漓,“快如烟云”的书法家应该是张旭。故答案为B。 例二:(2008年广东文基20) 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都城( ) A.汉 B.唐 C.宋 D.清 答案:D 辨析:京剧于清朝形成并发展,因此京剧的“京”指的应是清朝的都城北京。故答案为D。 例三:(2008年山东高考) 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②作者是阎立本 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