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浪漫主义 (1)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法国和英国最盛) ①背景: A.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千年的封建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B.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保留了封建残余,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得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②特征: A.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深入挖掘人的情感世界,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B.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采用夸张的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代表人物及成就: A.法国:雨果 《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他以情节的离奇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 B.英国:拜伦《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C.德意志:海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表达了对自己国家的分裂和落后,君主专制的腐败和资产阶级的软弱进行了抨击,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④影响: A.在文学艺术上最后扫荡了古典主义文学,起过重要进步作用,因而对世界文学,尤其是欧洲文学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B.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批判了现实的黑暗,反对新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封建残余,也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 (2)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前期,法国) ①背景 大革命失败后波旁王朝复辟,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主义模式。 ②特点 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③成就 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3)浪漫主义音乐和民族乐派(19世纪) ①背景 A.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文艺格局的面貌发生了变化。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的束缚和教会的压抑下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阶层。 B.各国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是音乐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民族性。 ②浪漫主义音乐(19世纪中期鼎盛) A.特征: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B.过程:19世纪初兴起,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19世纪中期走向鼎盛时期。 C.代表: 交响乐:德意志──贝多芬──晚期作品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奥地利:约翰•施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歌剧:意大利──威尔第《茶花女》表达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法国──比才《卡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③民族乐派(19世纪中后期) 代表:俄国——柴科夫斯基《天鹅湖》(芭蕾舞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