⑷政策:①对办事不力严惩不怠;②提拔维新派人士;③急颁诏令:(具体见教材) ㈢戊戌政变:维新变法的失败 1.失败标志:1898年9月的 。 2.失败原因: ⑴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 ①破坏原因:维新变法触动了 的利益。 ②破坏表现:A.对政令敷衍塞责,不予执行。如两江总督 ,两广总督 ,直隶总督 。 B.罢免 的职务;控制 权;提拔亲信 ,控制 地区。 ⑵袁世凯的出卖。 ⑶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①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 身上。 ②对 抱有幻想。 ③脱离了 。 ⑷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3.概况:⑴将光绪帝囚禁于 ,逮捕并杀害 等六人,史称“ ”(哪六君子?) ⑵新政中除 等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4.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 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三、维新变法历史意义和性质 1、历史意义: ⑴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维新思想使国人心态随之改变,学习西方成为一种时尚,变革成为一股潮流,清末新政沿用维新方案是例证。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⑵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变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近代民族意识,促进民族觉醒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⑶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制,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性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又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重点难点】 比较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项目 明治维新成功 戊戌变法失败 社会背景 资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领导力量 倒幕派实力强大 掌握了政权 具体措施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国际环境 ①自由资义时期 ②西方侵略中国的 (有利的国际环境) ①向帝义过渡阶段 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堂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在《马关条约》谈判期间,中国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使节伊藤博文之间曾有过以下谈话: 伊藤:十年前,我在天津时曾同大人(李鸿章)谈过改革问题,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件事情得到改变或改进呢?为此我深感遗憾。 李:先生,当时听你谈论此事,不胜钦佩,而且,我对先生您在日本有力地改变你们的习俗,以致达到现在的水平,也十分羡慕。可是,我国的事情受传统束缚太深,我简直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 伊藤:“除对善良的人外,天意没有任何影响”。如果贵国愿意努力行动,上天无疑会帮助贵国实现自己的愿望,因为上天对地上的人们一视同仁。根本的问题在于每个国家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中国和日本》 费正清 请回答: (1)李鸿章“不胜钦佩”和“十分羡慕”的事件是指什么?这一事件对日本的影响如何? (2)《马关条约》谈判期间,中国开始了一次政治运动,这次运动的结果如何?它在推动中国思想近代化进程中有何意义? 【课后反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