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思想基础;(第二框题) 1、代表: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2、主张: (1)认为依靠新式枪炮舰船和洋务企业,不能使中国富强。 (2)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3)加强国防,抵抗列强入侵,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 (4)发展民族工商业,与西方国家进行“商战”。 3、局限性: 4、主要影响: 二、维新变法的经过; (一)宣传维新思想; 1、著书立说: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第二框题) 2、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第二框题) (1)内容:①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②要不要改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③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 (2)性质: (3)作用: 【课堂演练】 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分别都是谁? (2)说说二人为了变法维新都做了哪些活动? 3、上书皇帝:公车上书。(第三框题) (1)背景: (2)时间、人物:1895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 (3)内容:拒和、迁都、练兵、变法。 (4)影响: 4、创办学会,报纸,学堂;(第三框题) 【重点难点】 1.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 在晚清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梁启超称之为“火山大喷火”。 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 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的基础,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维新思想 2.如何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 【课堂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材料二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更为严重的是,……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 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从理论上说将会有利于社会进步,但也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材料三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以上材料均选自《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12-07 请回答: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观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4分) (3)据材料三,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