⒉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东方强国 ⑴原因: ①明治维新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②靠国家的扶植和保护;③两次工业革命交替进行;④对外扩张获得资本和市场; ⑤利用相对有利国际环境。 ⑵表现: ①19世纪90年代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②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③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 ⒊军事上: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⒋对外方面: ⑴废除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20世纪初) ⑵加紧对外扩张 ①原因: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无法通过正常渠道与其他帝国主义竞争。 ②吞并琉球(1879年) ③侵略朝鲜:1876年,《江华条约》;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 ④侵略中国:1874年,侵略台湾;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开始侵入中国;参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五、评价 ⒈目的:⑴直接目的:富国强兵,摆脱外来压迫;⑵根本目的: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民族振兴,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⒉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⒊历史作用: ⑴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 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②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改变了东亚的国际格局,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⑵局限性 ①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的贫困,影响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 ②政治: 原属统治阶级的中下级武士仍占统治地位,议会形同虚设; ③文化: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④消极影响:侵略野心和军国主义传统推动日本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 重 ⒈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⑴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通过对外掠夺,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⑵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基本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⑶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逐渐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 ⑷是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⒉比较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异同。 ⑴异:①直接原因不同:俄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统治危机。日本:民族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幕府统治被推翻。②内容不同:俄国主要是废除农奴制;日本主要围绕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来进行。③领导力量不同:俄国是以沙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日本是以倒幕派为核心的改革派. ⑵同:①时代相同:都处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本国落后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②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③结果相同: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④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