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发展 (1)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 (3)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4)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深受工人欢迎。 4.影响 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前后期新文化运动比较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性质 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 作用 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为中共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题3】 五四运动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人物得票相近。 陈独秀 蔡元培 胡适 李大钊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四位人物,你认为哪一位应排在首位?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有何影响? (3)以上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发展演变的特点如何? 答案 (1)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和领导者,积极宣传民主、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积极参与五四运动,被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五四运动以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李大钊: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积极宣扬民主、科学、新道德及新文学;积极参与五四运动;最早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1920年春,与陈独秀等酝酿组织中国共产党。(如选蔡元培和胡适,均可按照相同的思路组织答案) (2)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通过创办通俗的刊物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现象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3)特点:中国思想界的主流经历了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到马克思主义的演变。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72“《新青年》书影及陈独秀”插图和P73[资料回放]及左面插图。 【信息解读】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他认为中国革命之所以失败多次,就是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所以提倡民主取代专制,科学扫荡封建迷信,才能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史料应用】 1.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 ) 答案 C 解析 A是魏源的,B是维新变法时期的,D是《青年杂志》第二卷以后的改名。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73[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虽然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但封建愚昧和迷信思想还有适合的社会土壤,一旦有时机,就会复燃。 【史料应用】 2.通过阅读[历史纵横],怎样理解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和袁世凯的尊孔复古? 答案要点 袁世凯时期整个社会鬼神迷信思想的回潮,一方面固然是反动军阀及政客为了政治上复辟帝制的需要而有意识鼓吹和扶持的结果,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尽管经历过辛亥革命的洗礼,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存在于社会文化深处的封建愚昧和迷信思想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根除的,只要有适合的社会土壤,就会沉渣泛起。这就凸显了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思想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