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重 D.民水君舟 4.2009年4月25日,第十九届全国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举行。开幕式上由10部巨型“书”拼接而成的背景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 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6.中国历来有推己及人、关爱天下苍生的优良文化传统。下列语句体现这种情怀的是…( ) A.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B.爱其亲,敬其长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言而有信,见贤思齐 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 A、社会处于新旧制度交替的变革时代 B、思想家著书立说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 C、私人讲学兴起 D、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8.“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反映了哪一思想家的主张………………………( ) A、老子 B、韩非子 C、庄子 D、孔子 9.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主要是指………………………………( ) A.原始社会 B.夏商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魏晋时期 10.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1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公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妈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讼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3分)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之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称其所畏以楚其哀,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均摘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3)以上四种主张哪种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D 3.B 4.D 5.D 6.C 7.D 8.A 9.C 10.C 。 11.答案: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3分)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2分)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2分)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12.答案: (1)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各自主张:材料一:儒家, 主张用德和礼; 材料二:墨家,主张尚贤;材料三:道家,主张无为;材料四:法家,主张严刑重罚。 (2)社会大变革,代表不同阶层的士人提出不同的主张; (3)材料四的严刑重罚主张影响最大;因为代表法家思想,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