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埃塞俄比亚人民抗击意大利法西斯 (1)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 师: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意大利打击十分沉重。为夺取原料和销售市场,意大利竭力想建立一个环绕地中海的殖民帝国。(教师向学生展示地中海周围欧、非两洲20世纪30年代的形势图,请学生根据当时形势分析意大利的侵略意向) 生:(学生看地图,发表意见,并阐述理由) 师:意大利很想把触角伸向巴尔干和多瑙河流域,这就与英、法、德帝国主义利益相冲突。意大利是一个贫弱之国,无力与英、法、德相抗衡,它在欧洲的侵略意图只好忍痛作罢。于是就把侵略的主要方向转指非洲。再请同学们看看,在非洲大陆地中海沿岸,意大利可以在何处落脚? 生:(根据30年代非洲形势图进行分析并作答) 师:30年代的非洲唯有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是独立国家。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控制着从地中海经红海到印度洋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并且拥有煤、铁、铜、硫磺、黄金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既可使其东非殖民地联成一片,又能威胁英国在地中海的交通命脉和在非洲的殖民地。 1935年10月,意大利30万军队分北、东、南三路在飞机和坦克的配合下,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展示埃塞俄比亚地图,用电脑演示战争进程) (2)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师:作为国联成员的埃塞俄比亚当受到侵略时,本应得到国联的援助和保护,但是操纵国联的英法却出于自私的目的,对意大利的侵略行径采取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请学生看教科书中“绥靖政策”和英、法向意妥协原因的小字)在世界公众舆论的压力下,国联才不得不宣布意大利是侵略国。国联声称对意大利采取经济和财政制裁。(用电脑展示制裁内容)意大利是一个严重缺乏石油的国家,其侵略埃塞俄比亚的主要运输通道要经过苏伊士运河,但是国联制裁却没有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英国掌握下的苏伊士运河还照样供意军使用。美国则在“中立法”的掩盖下,(请学生看有关“中立法”的小注)通过第三国,拼命向意大利出售石油和其它战略物资,而埃塞俄比亚人民却失去了购买美国武器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在意埃战争中,国联的制裁和美国的“中立法”都有利于侵略者,而打击了被侵略者。 (3)埃塞俄比亚的失利 师:30年代的埃塞俄比亚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即使正规部队的士兵也不能人手一支老式步枪,许多人只能手持长矛大刀去作战。在基本上是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埃塞俄比亚人民同仇敌忾,高呼着“坚决抗敌,至死不屈”,英勇地投入了保卫祖国的神圣战斗中。人民群众用镖枪、盾牌来抵抗用飞机、大炮、坦克武装起来的敌人,英勇杀敌,他们埋藏粮食,填塞水井,迫使找不到粮食和水源的敌人只得撤出已占领的地方。 为了尽快占领埃塞俄比亚,意大利法西斯疯狂地屠杀埃塞俄比亚军民。甚至公然践踏国际公约,灭绝人性地施放毒气。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后来回忆道“我们经得起飞机的轰炸,但是对付不知不觉落到脸上和手上的毒剂,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埃塞俄比亚正规军被击溃了。1936年5月,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沦陷,意大利宣布把埃塞俄比亚并入意大利。 请同学们分析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为何失败了? 生:(思考作答) 师:我认为埃塞俄比亚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落后。由于埃塞俄比亚生产力水平过于低下,意、埃两国经济实力、军备优劣过于悬殊,才导致埃塞俄比亚失败。当然英法的绥靖政策和侵略者的残暴也是意大利侵略得手的重要条件。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造成新的战争策源地,当意大利站稳脚跟后,就开始觊觎邻近的法属殖民地,威胁英国的红海航线。英、法与意大利的关系大大恶化了。 三、西班牙内战 1.西班牙内战 师:1936年西班牙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 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决议,处在白色恐怖下的西班牙共产党为争取工人阶级的统一和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而进行斗争。1936年1月,西班牙人民阵线成立。它把工农群众、绝大多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一切自由民主力量联合起来了。1936年2月举行大选,人民阵线取得了巨大胜利。左翼共和党人组织政府。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和促进民主的措施。这些措施深受广大人民的拥护,但却遭到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猖狂反扑。 (用电脑软件演示西班牙内战过程) 1936年7月,西班牙军队的将领佛朗哥(出示佛朗哥像)等人发动反对共和国的叛乱。但是忠于共和政府的部队和广大工农群众以及小资产阶级奋起保卫共和国。共和国军控制了首都马德里,工人解除了叛乱部队和法西斯分子的武装。 2.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师:当叛乱显示出失败征兆时,德、意法西斯便在1936年7月公然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先是派遣大量运输机把西属摩洛哥佛朗哥的叛军和军需品运到西班牙本部,同时把大批坦克、飞机、武器、弹药送给叛军;继而又派出正规军,直接进攻西班牙共和国。这样,西班牙内战就演变为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德、意为何要卷入这场战争呢?下面我给同学们提供一组材料,请大家分析材料,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 西班牙地处欧洲西南的伊比利亚半岛上,北与法国相邻,南隔宽仅20公里的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位扼大西洋地中海航道的咽喉。从近代以来,企图争霸世界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大国总是竞相争夺这个战略要冲。特别是老牌帝国主义英国,为控制这条对它生命攸关的航路,在海峡上霸占着一块属地直布罗陀,建立军港,以保证自己航道的安全。 ——摘自王春良等《世界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西班牙在一定程度上是英、法、美的势力范围,长期以来英、法、美在这里进行着大量投资。 ——同上 材料三 西班牙拥有铁、煤等丰富的战略资源。 ——同上 材料四 一个纳粹将军说:“我们对西班牙的干涉使我们能在法国和英国的主要战略路线上站住脚……由于在西班牙有我们的阵地,我们就处于有利的地位,控制这个战略地区的要冲。” ——同上 材料五 德国将领赖歇瑙说:“西班牙对德国来说是战争的高等学校”,“比在和平条件下训练十年”更有益处。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六 希特勒说:“从法国方面看,佛朗哥的百分之百的胜利并非令人称心如意的。我们对继续战争和保持地中海的紧张局势更感兴趣。” ——同上 生:(研读材料后,发表意见) 师:(根据学生作答情况进行总结)同学们还可以根据当时的历史状况和国际形势来分析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的战略考虑。 生:(发言) 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为了能够造成一个对英法包围的战略形势,又能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切断英、法与其海外殖民地的联系,还可以获得西班牙的工业资源,德意也有把西班牙作为军事实力的检验场的考虑。另外,德国企图把英法的注意力吸引到西班牙,从而可以放手扩充军备等等。总之,武装干涉西班牙对德意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