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外交工作的突破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 毛泽东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一事始终关注。他曾在1965年预计到,大多数国家可能会不顾美国的反对而赞成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如果联合国有三分之二的国家邀请我们参加,我们不会不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注意同亚非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并在国际事务中以伸张正义、援助弱小、蔑视强权的形象,赢得全世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钦佩和赞誉。1971年在26届联大投票前,毛泽东就说:“我们就算有十亿人口,在联合国也只有一张票,一个小国也是一张票,不要看不起小国。”结果,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1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驱逐台湾蒋介石集团代表问题的提案。得知这一消息后,毛泽东高兴地说,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B、中美关系的正常化(1972年) C、中日建交(1973) 七、逝世和评价 (一)毛泽东与世长辞 (二)对毛泽东的评价 1.历史功绩: ①领导党和人民找到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道路 ②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领导党和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领导党和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④为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古老的中国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过失: ①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社会主义... ②晚年发动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 3.结论:参见《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 【教材问题解答】 [想一想] 秋收起义爆发后,毛泽东为什么主张放弃进攻大城市而转向农村? 提示:大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革命力量相对弱小。在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和红军初创时期,需要保存和壮大革命实力,因此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红军不宜进攻大城市,应去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和山区开辟革命根据地。 [议一议] 毛泽东是基于对哪些情况的分析而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的? 提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梦想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国共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这是当时形势的基本特点。在国势危急的情况下,工人和农民都要求抗日。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反帝的一面,又具有害怕彻底革命的软弱的一面。他们虽然在大革命失败后成为大地主人资产阶级的附庸,但在殖民地化威胁的新情况下,他们的态度可能发生变化。他们当中的左翼有可能参加抗日,其另一部分,则有由动摇而采取中立的可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帝国主义的附庸,由于日本要独占中国为其殖民地而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因此亲英美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有可能出现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暗斗以至明争的局势。这就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具有了可能性和必要性。毛泽东还指出,当前敌人力量强大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及由此规定的革命的长期性,也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必要的。 [想一想] 为什么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讲话是对适合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性探索? 提示: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将在全国建立,在这样重要的历史关头,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全新的历史任务面前,必须在指导思想上把握好方向。中国与苏联之间两国国情有很大不同,苏联模式不能照搬全套。毛泽东向来主张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也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因此他广泛系统而细致地调查了中央各部门的工作情况,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几年的建设经验,提出要以苏联为鉴戒,他对国家建设的十个方面做了科学分析,提出了正确意见,为中共八大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判断做了准备,成为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议一议]为什么说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提示:(1)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一百多年来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前赴后继的国家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梦想。(2)建国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初期的建设中,中国人民取得了辉煌的成果。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对国际局势的正确分析和把握,使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3)对于“文化大革命”这—全局性、长时间的“左”倾错误,毛泽东负有主要的责任。但这些错误终究是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全面和正确地评价毛泽东的—生。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后半生,领导中国人民抵御来自国外的威胁和压力,维护了国家独立,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探索。这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功绩,它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探索勇气和首创精神。对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生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应该引为沉痛教训并能进行认真总结和思考。 [自我测评] 1.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什么被称作“新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果?有哪些经验教训? 提示:新中国的建立只是宣布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以及过渡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人民,都是全新的事业。教科书上没有现成的理论,苏联的经验也不能全盘照搬,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和中国人民必须自己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相对于过去革命年代对革命道路的探索而言,相对于苏联的现成模式而言,这都是一种新的探索。 在新的探索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有:(1)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完成三大改造,在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3)从1957年到1966年全面的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工业、农业、文教、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重要经验教训有: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计划指标必须符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要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要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等等。 【历史问题注释】 [洛川会议]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动员一切力量实现全面抗战,把握抗战的领导权,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为中央宣传部门起草的宣传鼓动提纲《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会议的主题是讨论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和国共两党的关系问题。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报告。在军事问题上,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红军必须从正规战争转向抗日游击战。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牵制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主要是战略配合),保存和扩大红军,争取共产党对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权。作战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包括在有利条件下集中兵力消灭敌人兵团,以及向平原发展游击战争。关于国共两党关系问题,毛泽东指出,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洛川会议还制定了今后的具体行动方针: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以减租减息作为党在抗日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在国民党统治区内要广泛地发动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争取全国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朱德、周恩来任副书记,彭德怀、林彪、贺龙、刘伯承、叶剑英等为委员。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所通过的纲领、方针和政策,为工农红军适时实行战略重点的转移指明了方向,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整风运动] 为了使全党统一思想,在政治上、组织上团结一致,带领人民克服困难,艰苦奋斗,争取抗战胜利, 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期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的正确领导,及时纠正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但由于当时处于战争条件下,战争形势变化迅速,对于“左”、右倾错误的思想根源没能及时肃清。抗战爆发后,党内发展的大批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新党员,带有一些非无产阶级的倾向,对党的思想作风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党内存在着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的现象。加之当时灾害频发,解放区处于极为困难时期。这些情况就使得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成为必要。 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报告,作为整风的指导文献。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用“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式,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采用的方法为学习文件,检查思想和工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延安整风运动意义深远。通过整风运动,对全党进行了—次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使全党克服了主观主义错误,摆脱了教条主义束缚,正确处理了党内矛盾,使全党紧密地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加强了党的凝聚力,为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和夺取抗战的胜利准备了条件,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出访苏联,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出访。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正式签订,周恩来和维辛斯基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条约文本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政府在平等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缔约国双方根据巩固和平与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此后,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使中国迅速建立了—批前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并基本上奠定了中国重工业的基础。) 该条约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30年。双方还签订了《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此两项协定规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在1952年之前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退,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起在此处的建设费用。大连的行政归还中国管辖,苏联在大连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产于1950年内由中国政府接收。苏联政府贷款3亿美元给中国政府(年利率1%)。 1980年条约期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决定,该条约不再延长。 [“一五”计划] 1953年起,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于1956年提前完成。“一五”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拥有了自己的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冶金矿山设备制造业、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工业部门,初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农轻重比例基本协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