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设问构思 面对话题,运用设问,在脑子里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半径。例如:写话题作文理解时,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思考:什么是理解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 我理解别人吗 别人不理解我时,我的感觉如何 ——这种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真情实感和对生活独特感悟的自问自答方式,使自己的思维逐渐深入,较容易确定切入点,并根据写作的内容迅速拟出文章题目。如《我们需要理解》《向妈妈说说心里话》《我原谅了他》等。 模拟题目一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指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懂得生活,就看你对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欣赏(冠华作文网),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耍。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一样有福。 请你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切入提示 从小至今,每个中学生肯定都经历过许多美好的事物,从中可以找到不少切中话题的人与事。比如,欣赏什么 欣赏不畏挫折的人生经历,欣赏激荡着生命活力的青春岁月,欣赏优美如画的自然风景,欣赏记忆深处流光溢彩的真情体验,等等。 模拟题目二 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 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 二、小题大作 有的话题,其题引材料具体,情境真切,话题也很小,学生囿于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之中,思维难以发散,同样无从下笔。此时,我们不妨放开手脚,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反而能拓开思路。 模拟题目一 一对外国夫妇带着孩子游公园,这对夫妇让小孩在前边独自走,突然小孩子被石阶绊着,摔在地上,大声地哭了。一个中国老人见了,连忙走上前要拉孩子,这对外国夫妇见了,连声说:谢谢,谢谢!让她自己爬起来。请以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可以说是个一读皆懂的小题,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跑题偏题,但如果要做好,却非易事,我们不妨来个小题大作。 1.从重大而严肃的主题切入 如外国夫妇让跌倒的孩子自己爬起来,意在从小培养孩子经受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在于提高孩子的素质,因此文章可以切入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此类的大主题或切入素质教育的严肃主题。 模拟题目二 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给我讲了这么一则小故事:一天,她去一位美国老师家做客,看见老师不满3岁的孩子拿着一把钥匙,动作笨拙地插进锁中,想打开卧室的门,可怎么也打不开。于是朋友主动过去想帮他一下,却被老师阻止。美国老师说,让他自己先犯些错误吧,琢磨一会儿总能把门打开,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忘记这门是怎么打开的!果然,那孩子折腾了很长时间后,终于将门打开了,他欣喜地拍起手来。 请你以让他犯错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切入提示 孩子的错误,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长辈必须立即予以纠正的,如乱丢垃圾,欺负弱小等,一旦放任就难以收拾。而另一种,是孩子能够自行纠正的,主要是如何适应生活的那一类,是应该允许其犯一犯错的。如前例所述,孩子不断犯错误的过程,正是其不断改正错误,自我完善的过程,父母应为孩子提供这类机会。 模拟题目三 在地铁通道里,作家刘心武听到男女声二重唱的悠扬歌声。那饱含真情,略带忧郁的歌声深深打动了他。走近歌唱者,却发现是一对中年盲人,男的手里捧着一只大搪瓷缸子,不断有过路的人往里面投钱。在离他们很近的地方,作家站住了,想等他们唱完最后一句再投钱。他们唱完,刘心武向前移了一步,这时那男士仿佛把他看得一清二楚,说:先生,陪我们说句话吧。我们需要有人说话,这比钱更重要啊!那女的也应声说:先生,随便跟我们说句什么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