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提问:社会规律是不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不是客观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虽然社会规律是通过人有意识的活动来实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规律就具有主观随意性,它同自然规律一样,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例如,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和承认它们,只要它们发生作用的客观条件存在,它们就必然存在和起作用。再如,历史上,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等,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历代反动统治阶级都采用过残酷镇压和政治欺骗等卑劣的手段,妄图使自己的统治地位永存,但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的,想扭转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无法办到的。以上说明,社会规律的存在和作用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思维规律也是客观的。思维规律虽然从形式上看,是主观意识活动的规律,但从本质上看,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即思维规律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物质的运动规律。思维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要起作用。人们自觉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就促使人们获得正确认识;人们把握不到思维规律,违背思维规律的要求,思维规律就决定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必遭失败。不论思维规律促进人的认识,还是惩罚人的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区别只不过在于对人的认识的关系上,思维规律显示出了它的不同作用方向。而且也只因为思维规律从两个方向起作用,才要求我们加强思维训练,及早达到对思维规律的自觉遵循,促进我们不断地得到正确认识,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总之,无论是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还是思维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性质,即是规律的客观性。 (2)规律的客观性还指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 灭 多媒体显示; 中国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4,在世界排列第八十八位,属缺水国家。 全国水土资源分布很不均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属富水区;而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全国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12%,属缺水区。西北和华北土地、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能源和粮棉油的生产基地,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黄、准、海平原和胶东半岛是我国人口密集、耕地率高、经济发达的地区,目前水资源缺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急待调水解决。 神州四号升空瞬间 (学生阅读教材第74页第1自然段的内容后看图片,再作回答。) 引水上山是不是消灭了或改变了万有引力规律?卫星上天,引力规律还起作用吗? 火箭点火前的发射现场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人们引水上山,不是改变或消灭了万有引力规律,而正是利用这个规律的结果。(第二个问题可参阅教材第126页右下角的说明。)卫星上天时地球引力仍然存在,这时由于卫星上升速度每秒是大于7.9Km/s,才能克服地球引力而上天,这时引力规律还起作用,卫星上天无论在什么位置,都受引力规律作用的制约。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楚霸王项羽的故事吗?“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为什么不能把自己和椅子一起举起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项羽虽然力大无穷,但他违背了万有引力规律和其它机械运动规律,因而不能把自己和椅子一起举起来。 总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起作用的规律。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