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二上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二上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命题:郑长安 审题:林素娓
    第Ⅰ卷(选择题15分)
    一、基础知识(6分)
    1、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的是( )
    A.慈父见背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愿陛下矜悯愚诚
    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处分适兄意
    D.门衰祚薄        但以刘日薄西山
    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乐琴书以消忧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屈贾谊于长沙  D.粪土当年万户候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小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日:“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日:“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日:“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日:“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诔,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徽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注]①生口:指俘虏。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 考:刑讯
    B.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 按:查办
    C.帝感悟,即报许       报:报告
    D.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 遮:拦阻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  而君幸于赵王
    B.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C.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如姬为公子泣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就不顾风险上书要求释放他们,最终使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章都被搁置,但他毫不动摇。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的私请。后来弹劾窦景,尽管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但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第ⅠⅠ卷(共135分)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3分)
    译文:
    (2)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4分)
    译文:
    (3)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 (3分)
    译文:
    三、诗歌鉴赏(6分)
    7.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客发笤溪①
    叶 燮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3分)
    答:
    (2)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分)
    答:
    四、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5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一天,探春邀请宝玉与薛宝钗、林黛玉等建一诗社。适值贾芸送来海棠花两盆,遂起名“海棠社”。大家兴奋之极,纷纷取个别号助兴,宝钗、黛玉、探春分别叫做蘅芜君、潇湘妃子和蕉下客,稻香老农李纨自荐为社长。
    B.宝钗过生日请戏班唱戏,十分热闹。其中一个小戏子长相似黛玉;凤姐笑着提醒那戏子活像一个人,但不肯说出,众人也明白,却只有心直口快的湘云说了出来。这不禁使黛玉自尊心大受伤害。宝玉对湘云使了一个眼色,更令黛玉和湘云气愤。
    C.平儿的虾须镯原来是被宝玉的小丫头坠儿偷去,平儿怕这件事万一张扬出来,让宝玉和袭人面上无光,也怕老太太生气。所以她骗凤姐是自己丢掉的。宝玉偶然偷听到此事后又赞又叹,并把此事告诉了晴雯,晴雯见平儿如此大度,也宽容了坠儿。
    D.薛蟠调戏柳湘莲而被打后,伤痛虽日渐好转,然而自觉无脸面见亲友。想着装病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便想以做买卖的名义出去逛个一年半载再回来。薛姨妈本怕他生事不愿他去,又想着让他出去锻炼一番或许能改了他这性子。思量一番,也就听天由命任他去了。第二天与宝钗说,宝钗也十分同意。
    E.宝玉挨打,被抬回怡红院后,宝钗送来了丸药,且软语劝慰宝玉,一句“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竟让宝玉暂时忘记了疼痛。随后宝玉恍惚听到悲泣之声,看是黛玉,又心疼她暑天跑来看他。而黛玉万般言语无从说出,只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表达了无限感情。
    9.简述题(任选一题,每题l00字左右)(5分)
    (1)探春理家时采取什么措施改革大观园?效果如何?
    (2)贾府大老爷贾赦想收丫鬟为小妾,不想那丫鬟却说: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第四十六回)
    这丫鬟是谁?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二)文化经典(6分)
    10.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士师:狱官,如今的法官,他属下有乡士、遂士。
    (1)下列各项中是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一个人对家庭应该是有责任的,不能抛下妻儿去玩乐,齐宣王对此有共识。
    B.对于不能管束自己部下的士师,齐宣王的意见是罢免他的官职。
    C.对于“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这个问题,齐宣王觉得不好回答,就开始谈别的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