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说明:本试卷分为题卷与答卷两部分。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机杼(zhù) 石穴罅(xià) 赠谥美显yì 留待作遗施(wèi) B.梵语(fàn) 洁癖(pì) 盛以锦囊(chéng) 无物以相之(xiàng) C.赍钱 (jī) 暴霜露(pù) 体无咎(jiū)言 殒身不恤yǔn D.封妻荫(yìn)子咥其笑(xì) 浸渍(jìn zì) 逡巡畏义qū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微茫 寒喧 夙兴夜寐 说怿女美 B. 修葺 菲薄 以德报怨 文过饰非 C. 寥落 潦倒 万籁有声 苍海月明 D. 愁怅 踟蹰 风餐路宿 信誓旦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设计错误太多,坐椅的靠背使航天员极不舒适,虽经多次修改,坐上去仍然屡试不爽,设计小组最终否决了这一方案。 B.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全球蔓延,我国专家夜以继日地工作,力争在短期内能研制出预防这种流感的疫苗。 C.今年天安门城楼前的国庆大阅兵队伍,有几支群众方阵,他们朝气蓬勃,表演动作灵活多变,很多人都想不到他们是来自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 D.前天早晨,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朝阳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红楼梦中人”海选活动余热犹存的情况下,一些创作者们又开始筹划“西游记中人”的海选活动。 B.很多人利用“十一”长假外出游玩,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做出了相关提示。 C.如今少数网络作品的走红,依然掩盖不了整体网络文学创作水准和思想含量不高,因此,我们要辨证地看待网络作品的火热现象。 D.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5.对下列文言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③则其至又加少矣 ④火尚足以明也 ⑤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⑥忧劳可以兴国 ⑦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⑧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A.①⑤/②⑥/③④/⑦/⑧ B.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C.①④/②⑦/③/⑤/⑥⑧ D.①⑥/②③/④/⑥/⑦⑧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将(愿,请)子无怒 ②渠(他)会永无缘 ③火尚足以明也(明亮) ④何意致(招致)不厚 ⑤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畅快,尽情)⑥皇览揆(揣度)余初度兮 ⑦日月忽其不淹(停留,久留)兮 ⑧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北面) A.①③④⑦ B.②④⑥⑦ C.①④⑤⑧ D.②③⑥⑧ 7.选出下列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组是( ) A.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B.我有亲父兄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逼迫兼弟兄 沿溪行,忘路之远近 8.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句中作为下句与之组成对联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带水芙蓉点点雨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柳絮池塘淡淡风 D.丁香初绽悠悠云 9.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骚”是《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的并称,有时也指文学素养或文采,如“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即是。 B.苏洵,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六国论》选自他的《嘉祐集•权书》。苏洵的文章以语言明畅,笔力雄健著称,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皆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C.《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D.乐府原是我国汉代主管音乐的官署,后来成为一种诗体名。“乐府双璧”指我国古代优秀的民歌《孔雀东南飞》和《陌上桑》。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0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0.这首诗以慷慨悲凉之调,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知音难觅的阴郁与孤寂,表现了深邃的时空意识,下列诗句中未明显表明时空意识的一项是( ) A.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屈原《远游》) B.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 C.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D.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西江月》)阅读《诗经·郑风·子衿》,完成11~12题。 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1.对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顺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B.“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下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C.如今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D.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走个不停,真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12.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她的心理活动上和语言描写上。 B.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言简而意丰。 C.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D.后人评价说:“‘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二、文言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思造。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选自《旧唐书·列传》) 1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投著作郎吴人顾况 投:迎合。 B.箴时之病 箴:劝诫。 C.非次拔擢 次:依次序排列。 D.而士君子多之 多:赞赏、称赞 14.下列加点的“相”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 A.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D.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15.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想用有生以来学得的知识报答皇上越级提拔的恩泽。 B. 对元稹的被贬,白居易曾多次上疏,恳切地劝谏皇上,虽然他的奏疏被送入宫中,但却无人向皇上报告。 C. 皇上起初对白居易劝谏承璀一事很不高兴,认为这是白居易对他的无礼之举,但后来又改变了对白居易的看法。 D. 李绛认为,白居易不论大事小事都敢冒死劝谏,这正是他报答皇上破格提拔的表现,而绝不是轻易进谏。 第Ⅱ卷三、翻译、默写:(共20分) 16. 将下面课本中和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3分) 译文: (2)后进文章无可意者。(3分)译文: (3)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4分)译文: 17.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0分) (1) 《诗经·邶风·静女》中“ , ”两句, 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逗趣的生动细节。(2)《孔雀东南飞》中“ , ”用比的手法表现男女双方都要对爱情忠贞不渝。(3)李白《梦游天老吟留别》有两句诗,历来被认为充分反映了诗人傲岸不屈的性格,显示了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这两句是:“ , !” (4)汉代五言诗《迢迢牵头星》中“ , ”,写出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难以排遣的离别之苦。(5)“ , 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四、阅读、鉴赏(共23分) 18.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 倦 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 : 徂,过去. (1)从抒情方式上讲,前六句是 ,(1分)最后两句是 .(1分)(两空限填四字)“万里干戈里,空悲清夜徂”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诗歌是从哪两个方面体现“倦”意的? .(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19-22题。(共15分)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庭在隋末遭受重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置天才李白那样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⑤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到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⑥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即使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 ⑦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啼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中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成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⑧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选自《散文》2003年第12期,有删节) 19.作者在第①段中问“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从全文看,李白与一般诗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其缘由何在?(4分) 答: 20.第③段“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和第④段“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两句中的“此”分别指什么?(4分) 答: 21.第⑧段中“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该怎样理解?(3分) 答: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说李白“连死都是一首诗”,是说李白醉酒落水抱月长眠的生命终结方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B.李白摒弃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他的诗都是剽悍、纯粹、猛烈的。 C.作者认为,没有大唐,就没有饱含异质的李白;没有李白,大唐王朝也很难变得开朗雍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