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36分)一、基础知识(15分) 1、 下列各组词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游说 追溯 说服 横槊赋诗
    B.祈祷 宫绦 韬略 叨陪鲤对
    C.庇佑 孤僻 精辟 筚路蓝缕
    D.矫首 角逐 皎洁 咬文嚼字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玷辱 恁地 良晨美景 安然无恙 B.拮据 央浼 平心而论 天高地迥 C.拂拭 迟顿 唉声叹气 兼听则名 D.鞭苔 祚薄 日薄夕山 唇枪舌剑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B.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C.他就静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种责难都驳斥得体无完肤之后,他又低声念起来。 D.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C.由于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D.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也是献给伟大祖国59岁华诞的珍贵礼物和诚挚祝福。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如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人,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起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战,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6.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箕踞骂之 箕踞:指傲慢的坐姿。 B.王长者不倍德 倍:背离,背叛。 C.然孟舒自髡钳 髡:剃去头发。 D.士争临城死敌 敌:敌人,仇敌。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B.①公何以言盂舒为长者也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C.①是乃盂舒所以为长者也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①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 ②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②上尽如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⑤王长者,不倍德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⑤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认为盂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10.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长者,不倍德(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①。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鸸。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②。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①武陵溪:在今湖南常德。此处代指世外桃源。②拂金徽:指弹琴。 11、(1)、有诗家评“红露湿人衣”句中“红露”一词贴切恰当.请作简要分析。(3分) (2)下阙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任选一句.进行评点赏析。(5分) 12、名篇名句默写(8分)(1)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2) ,烟光凝而暮山紫。(3)   ,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4)今臣亡国贱俘,  ,  ,  ,岂敢盘桓,有所希翼。四、现代文阅读必考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何处是江南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止一处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藩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唐代以后,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13、下列对“江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江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问世,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
    B. “江南”以其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
    C. 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
    D. 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南”。
    1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江东”变为“江左”,再变为“江南”,只是把江南的雅称还原为古称。
    B. 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
    C. 从杜甫的两句诗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
    D. 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15、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因为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
    B. 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
    C.安史之乱后方镇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江南东道”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
    D. 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五、(18分)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 夏 (1)荧屏闪电的时代刺激着我们的感观。可是我们依然爱恋梦境这个虚拟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遐想。在美丽和感动愈走愈远的时代,我们在梦境里得到永恒的慰藉。 (2)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 (3)阳光像梦一样,安静地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气。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 (4)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 (5)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6)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7)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尔科特和奥丝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8)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9)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珍贵东西的失落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的抗拒或冲淡什么。 (10)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人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 (11)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12)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单。 (13)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14)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 16、 第2节“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一句中的“近”和“远”的含义,与题目“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中的“近”和“远”的含义相同吗?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