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都江堰》练习(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养」。 (C)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D)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  (E)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答案:(A)(C) 解析:(A)(C)动词。 (B)(D)(E)动名。 5. (    )「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是一种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馆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以上这段描写运用哪些修辞技巧 (A)转化法(B)譬喻法(C)排比法(D)摹写法(E)呼告法。 答案:(A)(B)(C)(D) 6. (    )〈都江堰〉一文中,善用「拟人法描写江水」,下列文句,何者即是此一笔法(A)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 (B)也许水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 (C)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 (D)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E)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答案:(A)(B)(C)(D) 解析:(E)譬喻法。 7. (    )下列「 」内,哪个词语是由形容词转品作名词 (A)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B)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 (C)付之于「企盼」。 (D)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E)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答案:(A)(B) 解析:(A)(B)形名。 (C)(E)动名。 (D)形动。 8. (    )下列哪些描述,是对李冰建都江堰的赞颂 (A)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B)他没有料到,他治水的韬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计谋。 (C)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学的思考。 (D)「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  (E)「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没有一个人能活得这样长寿。 答案:(A)(C)(E) 9. (    )「因有李冰,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其中「冰清玉洁」一词,可替换为 (A)光风霁月(B)冰壶秋月(C)冰清玉润(D)虎尾春冰(E)珠圆玉润。 答案:(A)(B)(C) 解析:(D)喻危险。 (E)喻歌声宛转美妙。 10. (    )下列哪些文句,是借长城来衬托都江堰 (A)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 (B)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C)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D)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 (E)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答案:(B)(C)(D)(E) 解析:(A)用秦始皇以衬托李冰。 11. (    )在语文中,把两种不同,特别是相反的观念或事实,对列起来,两相比较,从而使语气增强,使意义明确的修辞法,叫做「映衬」,下列文句,何者使用此法 (A)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B)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都江堰)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汨汨清流。 (C)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D)这里的水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E)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 答案:(A)(B)(C)(E) 解析:(D)转化法。 12. (    )下列「 」中字词的形、音、义,皆正确者为(A)手握长「锸」:音chā,挖土的工具(B)庇护和「嚅」养:音rú,滋润(C)「汨」汨清流:音mì,水流动貌(D)修「缮」:音shàn,修补(E)「韬」略:音tāo,深奥的。 答案:(C)(D) 解析:(A)音chā。 (B)嚅濡。 (E)韬:谋略。 13. (    )「余秋雨从人文的角度对比长城和都江堰两个工程,并以『生花妙笔』写都江堰工程的壮观,进而推崇李冰父子兴修水利的德泽与政治风范。」其中「生花妙笔」与下列何者语意相近 (A)锦心绣口(B)梦笔生花(C)如椽大笔(D)咳唾成珠(E)笔底生花。 答案:全 解析:(A)用以称赞人文思巧妙,文辞优美。 (B)比喻文人才思泉涌、文笔富丽。 (C)用以称扬著名作品、作家或写作才能极高。 (D)比喻言谈不凡或文词优美。 (E)比喻文人才思泉涌,文笔富丽。 14. (    )下列各选项中修辞的说明,何者正确 (A)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提问 (B)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譬喻。 (C)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转化。 (D)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顶真。 (E)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映衬。 答案:(B)(C)(D)(E) 解析:(A)疑问。 15. (    )下列各名胜古迹与文学人物配对,正确者为 (A)成都浣花草堂:诸葛亮。(B)武昌黄鹤楼:崔颢。 (C)杭州西湖苏堤:苏辙。 (D)滁州醉翁亭:白居易(E)南昌滕王阁:王勃。 答案:(B)(E) 解析:(A)杜甫入蜀时居住于浣花草堂。 (B)崔颢写〈黄鹤楼〉诗。 (C)苏轼任杭州太守时修建苏堤。 (D)欧阳修作〈醉翁亭记〉。 (E)王勃撰〈滕王阁序〉。 16. (    )以下关于都江堰的叙述,何者正确 (A)约修筑于二千二百年前的战国时代。 (B)由当时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所建。 (C)地点在四川西部平原的岷江之上。 (D)兼具防洪灌溉与抵御外侮的功能。 (E)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足见其代表人类卓越的智慧与成就。 答案:(A)(B)(C)(E) 解析:(D)文中未提及国防功能。 17. (    )下列成语运用,何者恰当 (A)「趋炎附势」者多,雪中送炭者少,怎不令人感叹世态炎凉。 (B)居高临下,只见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向前涌进,怎不令人目眩神迷。 (C)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因有「天府之国」的四川,才有一个安定的后方。 (D)立法院的「衮衮诸公」有几个是真正在维护人民权益的呢。 (E)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将李冰对水利工程的贡献与「冰清玉洁」的政治风范,描写得淋漓尽致。 答案:全 解析:(A)比喻依附权势。 (B)水势盛大的样子。 (C)形容地势险要而物产丰富的地方。用以指四川。 (D)众多居高位的官员。 (E)比喻品行高洁。 18. (    )以下与水有关的成语运用,何者有误 (A)原本扑朔迷离的凶杀案,经由警方日以继夜的追查后,终于「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B)看着「江河日下」的胜景,令人心胸为之开阔,俗虑全消。 (C)我对你的帮助,仅是「杯水车薪」,何足挂齿。 (D)昔日繁华的市街,现在已冷清颓圮,怎不生「东海扬尘」之叹。 (E)小林自从退休之后,过着「临渊羡鱼」的悠闲生活,令人向往。 答案:(B)(E) 解析:(B)江河日下:喻事情一天一天衰败下去。 (C)杯水车薪:喻无济于事。 (D)东海扬尘:喻世事变化极大。 (E)临渊羡鱼:喻只想成功而不努力争取。 19. (    )以下各组的成语,何者两两相反 (A)独占鳌头/名落孙山(B)天府之国/不腆之地 (C)河东狮吼/举案齐眉(D)兔死狐悲/狐死首丘 (E)不愧屋漏/嵚崎磊落 答案:(A)(B)(C) 解析:(A)占居首位/落第。 (B)肥沃之地/贫瘠之地。 (C)喻悍妇/喻夫妻相敬如宾。 (D)物伤其类/不忘本。两者不相干。 (E)光明磊落。 20. (    )下列各选项「 」中,读音皆不相同的是 (A)嗫「嚅」/「濡」湿/「蠕」动(B)「韬」光养晦/「韫」椟而藏/冒大不「韪」  (C)「歃」血为盟/手握长「锸」/「铩」羽而归(D)「浚」理水政/「逡」巡不前/日削月「朘」  (E)都江「堰」/「揠」苗助长/风行草「偃」。 答案:(B)(C)(D)(E) 21. (    )下列关于游记文章之叙述,何者正确 (A)〈黄州快哉亭记〉,苏辙作品,主旨在说明读书人唯有心中坦然,不为外物所役,方能无往而不快。 (B)〈岳阳楼记〉,范仲淹之作,主旨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抱负与友人共勉。 (C)〈醉翁亭记〉,欧阳修作品,通过对优美山水与宴游之乐的描写,抒发以顺处逆之心境及与民同乐之政治理想。 (D)《老残游记》,高鹗所作,借老残之游历,抨击当时吏治之黑暗。 (E)〈都江堰〉,余秋雨作品,借游都江堰,推崇李冰筑堰之功与政治风范。 答案:(A)(C)(E) 解析:(B)非游记。 (D)刘鹗所作。 22. (    )有关李白与杜甫,下列何者正确 (A)均为盛唐诗人,并称「李、杜」。  (B)前者号青莲居士,后者号杜陵布衣。 (C)前者世称「诗圣」,后者世称「诗仙」。  (D)前者为豪放派诗人,后者为社会写实派诗人。 (E)二人在安史之乱时均避难四川,且以之为背景,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闲逸作品。 答案:(A)(B)(D) 解析:(C)二者相反。 (E)李白未避难四川。 23. (    )下列诗句,何者是对诸葛亮的歌咏 (A)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B)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C)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E)〈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答案:(A)(D)(E) 解析:(A)杜甫〈八阵图〉:诸葛亮的功业在三国时,可算是功高一切。他排成著名的八阵图以对抗魏、吴,尽管江水日夜奔流,八阵图的石垒也依然没有丝毫转动。但遗憾的是刘备出兵伐吴没有成功的失策吧! (B)苏轼〈自题金山画像诗〉:我的身子像烧成灰的木头那么枯槁,我的心像未系缆绳的小船到处漂泊。你问我这一生有何功业,我只是到过黄州、惠州、儋州,当过几任地方官罢了。 (C)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姪孙湘〉:因为我直言敢谏,早上到高耸如九重天般的宫殿里,上了一封奏章。哪里知道晚上立刻就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了呢。我一心要为大唐除去弊政,怎能为了顾惜自己所剩不多的晚年,而不忠言直谏呢? (D)杜甫〈蜀相〉:从前刘备三顾茅庐烦请他平定天下,所以在刘备与后主两代中,都靠着老丞相的一片忠心开国与辅佐。他在讨伐魏国的战役中还没得胜就先死去了,使得英雄豪杰都忍不住悲伤而让泪水流满了衣襟。 (E)陆游〈书愤〉:〈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可堪比拟呢? 24. (    )「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关于此句的说明,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此句为反诘语气。 (B)旨在警告现今官员,该知所进退。 (C)表达为政者应坚持为基层百姓的福祉、生计着想的立场。 (D)期许自己进入官场后也该向李冰效法。 (E)间接赞美了李冰福荫苍生的不朽德泽。 答案:(A)(C)(E) 解析:(B)嘲讽现今官员。 (D)并未期许自己进入官场。 25. (    )下列余秋雨《文化苦旅》中各篇目与所指涉文化人物相配对,正确的选项是 (A)〈柳侯祠〉:柳宗元(B)〈洞庭一角〉:范仲淹 (C )〈西湖梦〉:李白(D)〈青云谱随想〉:八大山人 (E)〈都江堰〉:李冰父子。 答案:(A)(B)(D)(E) 解析:(B)范仲淹与吕洞宾。 (C)白居易、苏轼、苏小小、白素贞。 (D)八大山人即朱耷。 26. (    )下列诗句,何者为杜甫名句 (A)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B)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C)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E)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答案:(B)(D)(E) 解析:(A)王维〈渭川田家〉。 (B)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C)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D)杜甫〈月夜怀舍弟〉。 (E)杜甫〈春日忆李白〉。语译:(A)农夫们扛着锄正要回家,见了我后站着与我谈天许久。于是令我羡慕这儿生活闲逸,惆怅的吟起〈式微〉诗来了。 (B)三峡两岸的群山一齐奔向荆门,秭归至今尚有明妃生长的故村。一旦辞别汉宫联姻到了北方沙漠中,最后只留得青冢一座对着塞外无尽的黄昏。 (C)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日多教我烦忧。 (D)从今夜开始,露水越发地白了,月光该是故乡地最明亮。我有两个弟弟,现在都已分散,家破人亡,连生死也无法打听。我寄信回去,经常无法送达。 (E)李白的诗是天下第一的,诗风飘逸绝尘,跌宕不拘。文字清新有如庾信,诗气俊逸可比鲍照。 27. (    )下列对游记文学流变的叙述,何者正确 (A)中国山川游记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及郦道元的《水经》为代表。 ( B)唐朝柳宗元遥承《水经注》以「永州八记」等山水散文,写出具有个性的游记作品。 (C)宋代游记往往借风景或游迹以说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即是借题发挥之作。 (D)南宋陆游的《入蜀记》与明代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乃是日记体游记,既有文学性,亦兼史料价值。 (E)晚明时期公安派归有光等人,以独抒性灵的主张及清丽脱俗的笔法,写出脍炙人口的山水小品。 答案:(B)(C)(D) 解析:(A)《水经》《水经注》。 (E)归有光袁宏道。 四、填充题 1. 请写出下列现代诗中所吟咏的人物。 (1)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答:(    )。 (2)挥椽一怒看潮州的刺史/噩噩的凶顽驱赶,向南海遁/浊浪滔滔一澄一千岁/清澈澈沙埔石岸到现今。 答:(    )。 (3)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不知归去归哪个故乡?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答:(    )。 (4)酒后背手参观瀑布最好/那名佩剑吟诗的白衣诗人已摆出/天下第一的起手式/还是一招将进酒「天明时我将登船/随猿声走入万重大山……」 答:(    ) (5)千年前为秋风所破的茅屋/剩日下的竹影摇曳/我小立在那座新筑新修的草堂/遥想当年你如何扶杖叹息,忍听/儿童抱茅的嬉闹,下一刻/随手将一袭萧然的长衫/挂进唐诗富丽的书橱里。 答:(    ) 答案:(1)李白;(2)韩愈;(3)李白;(4)李白;(5)杜甫 解析:(1)余光中〈寻李白〉。与「酒」、「月」相关,又有「剑气」、「半个盛唐」推断为李白。 (2)余光中诗作。韩愈曾被贬至潮州任刺史,又写过〈祭鳄鱼文〉。 (3)余光中〈寻李白〉。李白曾被流放至夜郎;杜二是指「杜甫」。 (4)宋弱水〈神谱〉。李白名作之一为〈将进酒〉,又取〈下江陵〉诗之前两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5)陈义芝〈草堂沉思〉。杜甫名作之一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且在成都浣花溪畔筑有草堂。 2. 写出下列文句中所歌咏的文人。 (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愿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答:(    )。 (2)不握兵权只坐筹,苦辞万户乞讨留。纵令不早寻仙去,天子终无赐醢谋。 答:(    )。 (3)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至今祠畔猿啼月,了了犹疑恨楚王。 答:(    )。 (4)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身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答:(    )。 (5)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迹;井庐空眷恋,可惜鞠躬尽瘁,归耕未遂老臣心。 答:(    )。 (6)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答:(    ) 答案:(1)韩愈;(2)张良;(3)屈原;(4)苏轼;(5)诸葛亮;(6)杨贵妃 解析:(1)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姪孙湘〉。韩愈上〈谏迎佛骨表〉给宪宗,宪宗大怒,将其贬至八千里外的潮州任刺史。 (2)高启〈读史〉。张良为刘邦运筹帷幄,且辞去齐地万户之侯,功成身退学仙而去,所以未遭刘邦杀害。 (3)汪遵〈屈祠〉。从「不肯入醉乡」、「没沧浪」、「楚王」推断为屈原。 (4)苏轼〈自题金山画像诗〉。从末句「黄州、惠州、儋州」推断为苏轼本人。 (5)从「鞠躬尽瘁」、「躬耕未遂」判断为诸葛亮。 (6)李商隐〈华清宫〉。杨贵妃常至华清宫休憩,又引起安史之乱,教唐玄宗蒙尘。 3. 请写出下列诗句中所吟咏的人物。 (1)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答:(    )。 (2)襄王不用直臣筹,放逐南来泽国秋。自向波间葬鱼腹,楚人徒倚济川舟。 答:(    )。 (3)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答:(    )。 (4)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答:(    )。 (5)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答:(    )。 答案:(1)诸葛亮;(2)屈原;(3)项羽;(4)杨贵妃;(5)白居易 解析:(1)杜甫〈咏怀古迹〉。其人在伊尹、吕尚之间,又胜过萧何、曹参,无奈「运移汉祚」,又因「军务劳苦而死」故知为诸葛亮。 (2)胡曾〈汨罗〉。从「襄王」、「波间葬鱼腹」、「楚人」推断为屈原。 (3)杜牧〈题乌江亭〉。项羽带了八千江东子弟度江,最后失败自刎于乌江畔。 (4)杜牧〈过华清池〉。从「长安」、「妃子」、「荔枝」知是杨贵妃。 (5)唐穆宗〈吊诗仙〉。从「名居易」、「字乐天」、「〈长恨〉曲」、「〈琵琶〉篇」都可看出是指白居易。 4. 请写出下列诗句中所吟咏的人物。 (1)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答:(    )。 (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答:(    )。 (3)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答:(    )。 (4)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如何!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答:(    )。 (5)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答:(    )。 答案:(1)刘备;(2)诸葛亮;(3)王嫱(昭君);(4)诸葛亮;(5)孔子 解析:(1)刘禹锡〈蜀先主庙〉:刘备的英雄气概真可谓顶天立地;经历千秋万代威风凛凛至今依然。战乱局势中与魏、吴鼎足三分天下;雄心勃勃立誓复兴汉室统一铸钱。得到贤明丞相孔明开国辅佐;生了个儿子阿斗却不是一个圣贤。多么可悲原先蜀汉宫廷的歌妓们;如今却欢歌曼舞尽在魏王的殿前。 (2)杜甫〈蜀相〉:诸葛丞相的祠堂要去哪儿找呢?原来在锦官城外,柏树茂密的地方。祠堂阶前的春草映着绿茵茵的碧色,隔着树叶还听得见黄鹂鸟儿清亮的叫声。从前刘备三顾茅庐烦请他平定天下,所以在刘备与后主两代中,都靠着老丞相的一片忠心开国与辅佐。他在讨伐魏国的战役中还没得胜就先死去了,使得英雄豪杰都忍不住悲伤而让泪水流满了衣襟。 (3)杜甫〈咏怀古迹〉:三峡两岸的群山一齐奔向荆门,秭归至今尚有明妃生长的故村。一旦辞别汉宫联姻到了朔漠,留得青冢一座对着塞外黄昏。在画图中熟悉你的花容月貌,听到珮声疑是月下归来的香魂。琵琶奏的胡曲流传了一千多年,分明是您诉说自己的满腔孤愤。 (4)李商隐〈筹笔驿〉:猿鸟仍似畏惧此森严军令,风云长久护卫当年的壁垒藩篱。空教上将军大挥神笔草拟文书,终见后主败降被驿车送往魏地。他的才干完全比得上乐毅、管仲,关、张命短从此失去了羽翼。从前经过成都我凭吊武候祠堂,写下感怀诗篇内心的怅恨无际。 (5)唐玄宗〈经邹鲁祭孔而叹之〉:孔老夫子一身奔波,究竟有何所求?忙忙碌碌周游列国,疾恶鄙陋世俗,先圣诞生于邹氏之邑,后来迁居到曲阜;这宅院西汉鲁王原想毁它,而扩建成宫府。孔子曾经叹息:凤凰不至生不逢时;见麒麟他伤心哭说,我已穷途末路!而今到此,瞻仰两楹间对他的祭奠;与他当年梦见坐享其间,并无不殊。 5.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    ),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    )、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    )、(    )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答案:天府之国;诸葛亮;杜甫;陆游 6.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    )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    )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答案:都江堰;孟姜女;八达岭 7. 余秋雨于西元一九八七年获颁中国「国家级凸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一九九三年再获「上海文学艺术大奖」。着有《戏剧理论史稿》、(    )、(    )、《霜冷长河》等书。 答案:《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8. 余秋雨的散文往往透过实地考察,以(    )的时间感与身历其境的(    )交错而成,从不同的角度来审美、思考与反省,并触发所感。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笔调融合知性与(    ),风格厚实醇美。 答案:历史文化;空间感;感性 9. 〈都江堰〉作者为(    ),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写作协会会长,现任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兼职教授。为中国当代(    )、美学专家,也是著名文化史学者和(    )家。 答案:余秋雨;戏剧;散文 10. 〈都江堰〉以人文的角度对比(    )和都江堰两个工程。作者认为都江堰的气势虽然不如长城,却能永续造福无数民众,展现出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透露了建造者关心民瘼的智慧与仁慈。文中并以泼墨般的气势,写活了江水的磅礴壮观,进而推崇(    )父子兴修(    )、福荫苍生的不朽德泽,及冰清玉洁的政治风范。全文借堰写人,深掘历史人物精魂,充满浓厚的(    )省思。 答案:长城;李冰;水利;人文 11. 〈都江堰〉节录自(    ),是一篇以实地考察为基础的文化(    )。都江堰位于川西平原的岷江上,于二千二百多年前由(    )父子所修建。这个古老工程以科学方法解决了四川人民的最大困扰—旱涝,成就富饶的(    ),至今仍发挥其效益,于西元二○○○年被联合国列入「(    )遗产」。 答案:《文化苦旅》;随笔;李冰;天府之国;世界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