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与树为邻的一位老太太偏说她听到老树叹息,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哮喘病。伐树的工人什么也没听见,树缓缓倾斜时,他们只发现一件事: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一个人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两个星期后,根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汗水超过了预算数,有人怀疑已死未朽之木还能顽抗,在陷阱未填平之前,车辆改道,几个以违规为乐的摩托车骑士跌进去,抬进医院。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选文有删改) 18.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计程车司机和乘客的话语,十分清楚地表明,这棵大树已经成为历史车轮前进的障碍,它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再也没有人需要它了。 B、文中说“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而不说“交通专家决定砍去那棵树”,意在表现交通专家的专横,也表现大树不可改变的悲剧结局。 C、散文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饱含作者的爱憎感情,如“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它们的传统是引领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 D、大树最终在电锯声中倒下了,大树的叹息是对一个生命结束的惋惜和无奈,隐含作者对只顾建设发展,破坏自然的短视行为的忧虑和非议。 E、本文想象大胆而丰富,笔法虚实相生,语言优美含蓄,构思新颖独特,诗化的比喻,鲜明的对比,悠长的情韵,为读者留下了极大的审美空间。 F、作者在行文之间流露出对大树的依恋哀悼之情,但作者也清楚地认识到大树的命运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必然,大树的悲剧结局是无可避免的。 19.文章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拟人的艺术手法,增强了大树悲剧的震撼力。请结合原文,就对比、拟人的艺术手法各举一例加以简要赏析。(6分) 20.文章中大树的形象,有人认为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也有人认为是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象征,还有人认为是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的象征。阅读全文后,大树的形象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把这种感受写成一段赏析性文字。(字数在100---140字之间,5分) 六、语言运用(9分) 21.以“那些不朽的书籍”为陈述对象,重组下面的句子。(3分)   我们从那些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的不朽书籍中,接受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那些不朽的书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面五句话,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顺序是(只填序号)(2分) ①但是学了,懂得了,并不等于掌握和拥有这些知识。 ②有人不理解“习”的重要性,学得多,甚至什么东西都学,却不肯付出经常温习的时间,结果是随学随忘,收不到成效。 ③任何新的知识,取得的途径只有一条,那便是学。 ④要使这些知识成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习”。 ⑤只学而不“习”,即使学到了一些知识,也是不牢靠的。 23.下面这则新闻报道向读者披露了两条重要的信息。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每条不超过20个字)(4分)据介绍,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正在共同拟定有关塑料袋有偿使用的办法,但有偿使用理论上并不会给消费者增加新的费用负担。因为原来商场和超市的塑料袋收费实际上已经计入商品的成本里面去了,现在只是把隐性的变为显性的。 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现在我国每年用于商品包装的塑料袋总量约为160万吨。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要耗3吨石油,那么一年仅塑料袋就需要将近480万吨石油,相当于我国去年石油消费量的近1.5%。限制超薄塑料袋生产使用以后,塑料袋使用总量将会大大减少。
    ①
    ②
    七、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美国西点军校,学员应对长官的永远是四句话:“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以外,不能多说一个字。因为军官要的只是结果,而不是喋喋不休、长篇大论的辩解。 “没有任何借口”,似乎显得冷漠不近人情,可是仔细想一想,如果凡事都寻求借口,那么生活将会变成怎样,因为再美妙的借口对问题的解决都是没有任何用处。 请以“借口”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
    乐亭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愆qiān悄qiǎo 便pián) 2、C(元宵节 倒计时 一摊血 出类拔萃 出神入化) 3.B(A项搭配不当,去掉"措施"C.语序不当应是先"思考"后"确认"D在"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后加"新高潮".) 4、C("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如履薄冰,形容主观心态。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对,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表示“俗人”、“下等人”。) 5、A( 唐朝以后也有古体诗。) 6、D 7、B 8. C(虚写) 9. B(眼前景) 10.C 【解析】A.依据“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可判断“也就是”不正确。B.“独立创造艺术”之“独立”缺乏依据。D.“选择就是创造”错了,原文是“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 11.A 【解析】原文第四段说“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绝不能创造艺术”,且文中还说“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由此可判断 12.C【解析】按本文信息,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A.“潜” B.“厌言” D.“ 愁”。 13. D (这里的“流”是“流放,被流放”之意) 14. C (②写的是法宝,③未表现张的个性,⑤写张的孝心) 15. C (张翚“有英悍之色见于眉宇”只是作者的想象,并不是实情) 参考译文   张翚,字羽军,又字舒采,是吴县人。很会作诗弹琴,而且饮酒很豪爽。喜欢交游,说话算数,只要是自己答应过的话,就是有危险也不躲避(而要办到)。十八岁时,跟着他的父亲到京师去游学,听说有一个叫法宝的满族人,很有才而且喜欢结交士人,他就用一首诗作见面礼去拜访法宝,两人一见面就互相为之倾倒。法宝把张翚作为贵宾留在家中,对他的礼节和心意都十分周到,互相以诗作应答有半年时间。张翚的父亲催促张翚回家,法宝又以五百金赠送张翚。张翚坚决推辞说:“大丈夫一旦决定交为朋友后,就要终身以生死来维护这种交情。那些必须以金钱来结交的人,只不过是芸芸众生而已,不是我对您的期望呀。”两人就挥手分别了。   法宝依仗自己是皇亲国戚,再加上又屡次凭借自己的诗作突出在同辈面前十分骄傲,做事不很遵循社会上的事理。皇上听说之后不高兴。法宝害怕祸患,就带领妻儿子女和奴婢十多人出逃。他买了一只船径直到了湖广一带,准备去访问他的老朋友某总兵,但是某总兵已经死了,于是感到惘然无处可依。忽然想到吴中有一个老朋友叫张翚的,是个侠义之士,家住虎阜;并还记得当年分别时所说的话,心想去投奔他必然会收留自己。于是法宝把船驶往长江,由昆陵悄悄地到达姑苏。一天,山塘的夜市刚散,张翚正在家中陪着父亲喝酒。忽然听到有敲门声,张翚出门一看,原来是法宝。张翚连忙请法宝坐下,进门告诉自己的父亲说:“法先生是我的知己,戴罪出逃,根据国法不能赦免;如果有人窝藏,罪责将和法宝同等。现在他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如果因害怕国法而向官府自首,法先生就会死。从前孔融虽然因为隐藏张俭而被关押,可义气的名声却彰炳千秋。我斗胆地问一声父亲,你将要背叛朋友而保全家庭吗?”张翚的父亲睁大眼睛,胡须都翘起来了,说:“孔融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我难道还赶不上一个妇人吗?我们应当留下法先生。”因而他们把法宝安置在一个像洞窟一样的房间住了下来。 前不久,在法宝出逃时,皇上十分愤怒,下令在全国通缉法宝。法宝在张翚家寄居的时间长了,担心因为事情败露而连累张翚,就同从前一个老朋友商量,转移到无锡的惠山。康熙二十四年,御驾到南方巡视。法宝的一个仆人到官府检举法宝谋反,并且把法宝藏身之处一一列举出来。官府因而逮捕了张翚连同他的父亲。张翚尽力辩解为父亲开脱了罪责。最后张翚被处以斩刑,但减一等流放陕西。凡是在陕西做官的人,都认为张翚的义气很高尚,都愿意同张翚交朋友,并不把他看成是被流放的人,还为张翚在长安城中修建了一所房子。到张翚的住处一看,高高的墙围在四周,里边疏密有致地种着花木。客人来了,张翚携手引入小楼,常常备有酒杯喝酒。酒兴正酣时,张翚会亲自弹琴一曲,或者赋一首诗,好像忘掉自己身处异乡似的。我以为张翚以慷慨自命,明知有难也不躲避,一定有英勇悍猛的神色表现在眉宇之中,就像朱亥、郭解那些人一样。(谁知)在今天看见了他的容貌,诚恳敦厚,温文尔雅,他整天弹琴赋诗,竟然既是一个读书人又是一个壮烈之士啊。这才知道他的父亲也不是一般人啊。 16、(6分)(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2)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17、(1)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2)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3)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4)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9)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8、(4分)A F(A大树的价值是永远不会失去的,况且"历史前进的车轮"是不会因为一棵大树所阻碍的。F"大树的命运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必然,大树的悲剧结局无可避免的"这一说法不合文意,应该可以采取办法,人与大树和谐相处) 19、【技法赏析】(6分) 对比举例:①大树给人以好处,善待人类,而人类却残酷地砍伐它,形成对比。这一对比突出了大树的伟大,更能引发读者对大树命运的悲愤之情。 ②车站,水果摊,幼稚园可以搬走,鸟类可以迁移,躲开黄尘,喧嚣,但大树依然在那儿屹立不动,始终绿着,这一对比表现了大树的顽强,执著,更能引发读者对大树的深深敬意,感佩大树面对死亡的勇气。 ③日月光华,周道如砥,而大树的断根在柏油下闷死,这种对比的残酷,揭示了某些城市的建设发展以破坏自然为代价(或:表明在时尚文化的严重冲击下,传统文明逐渐丧失)令人痛惜。(学生找出其他的对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比如刽子手砍伐时表现出来的冷酷和老树被伐时的悲惨的对比。) 拟人举例:伐树一幕,作者用"咬””嚼碎"来写电锯锯树的情形;用“呻吟”叹气,一声一声,像严重的气喘病",来写老树被砍伐时的惨状。这样写,形象地表现了破坏者的冷酷,凶狠,老树命运的凄惨,使读者的感受真切,强烈,对破坏者的愤慨更深,对大树的悲悯之情也更深。(学生找出其他的拟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评分说明:写出对比和拟人内容各1分;分析其作用各1分;分析能紧扣悲剧各1分。 20、【形象赏析】(5分) (1)老树象征着一种顽强的原始生命力。"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等处,写出了老树生命力很强。它生机勃勃,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即使一息尚存,也要坚持到底。 (2)老树是大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象征。炎热的夏日,它为行人布施浓阴和清凉;在雨天,它给行人带来从容;它为鸟儿造就歌唱筑巢的天堂,让孩子们和情侣有各自惬意的场所。大树阴护了众人,为人和动物提供了种种方便,它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老树的和睦相安,即表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3)老树象征着现代化进程中大机器工业文明对传统文化的紧逼与蚕食。"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米一千米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人们认为大树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阻碍,终于被屠杀;"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这是古朴,原始的传统文化的最终命运——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分崩离析,最终被遗忘。评分说明:观点,1分;恰当引用文章相关语句,2分;分析合理,2分。学生写出其他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1.那些不朽的书籍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它们能给我们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22、③①④②⑤ 23、①有偿使用塑料袋不会给消费者增加费用负担。 ②限制超薄塑料袋生产使用可以节约能源。(每点2分,超字扣1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