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寓慨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据,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15.下列古代咏雁诗(词),“侧重言志”的是 ( )(3分) A.“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1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6分)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占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E. 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托物言志的诗词。 17.文章最后一段中提到“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其中“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答: 18.鸿雁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独特的意象,请你结合文章谈谈在古代诗歌中鸿雁能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审美感受?(4分) 答: 四、阅读下则新闻特写,回答19-20题(6分) 那一夜,“白云”和“星星”说了悄悄话 9月6日,“鸟巢”的圆形舞台上,何白云和“星星”对话:“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多,我在星光下显得格外美丽。星星,你好!”何白云是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大型手语舞蹈《星星,你好》的演员之一。昨天,何白云回到深圳,记者走近这个八岁起便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美丽姑娘。 何白云的听力是8岁时因发烧打针过量丧失的。凭借助听器,何白云仅能听到微弱的声响,直到2004年安装了电子耳蜗才有好转。大学毕业后的何白云在市残联下属的深圳残疾人网工作。上京训练演出3个月了,回到网站,何白云用舞蹈《星星,你好》传达了兴奋之情。 今年3月份,北京的手语舞蹈老师到深圳选拔参加开幕式表演的人选。“白云,你身高够了,去参选一下吧。”市残联一位工作人员鼓励她去参加选拔。除了何白云,深圳参加选拔的还有9名来自元平特殊学校的聋人姑娘。 何白云告诉记者,选拔前,元平特殊学校的老师帮其它9名聋人姑娘排练了健美操表演,而她却没有任何准备。去到选拔现场,何白云见到其它9人正在练习排练好的健美操,就跟着学跳了五分钟,学习了两个八拍的动作。开始选拔了,两个八拍的动作很快跳完了,其它选手还在跳,没有舞蹈基础的何白云跟不上节奏和动作,只能停下来站在一旁看。没想到,负责选拔的老师就挑中了何白云和元平特殊学校的一名学生。 不会下腰,不会劈腿,不会滑跪,一开始何白云在舞蹈上就是一张白纸,跳起舞来身体还很僵硬。在5月初广州的第一次集训里,何白云真正尝到了苦的味道。早上6点半起床开始跑步、压腿,8点钟开始舞蹈动作的训练,20天里每天都训练近十个小时。之后,何白云再次通过了选拔,得以去北京参加演出。 何白云说,对没有舞蹈基础的她来说,最辛苦的便是滑跪的练习。因为不掌握要领,每次都是“扑通”就跪下去了。“这种跪法是很疼的,膝盖都破皮流血了。” 终于等来了演出的这一天。“感觉很不一样,特别紧张,也特别兴奋。”何白云说,之前她们曾在鸟巢彩排过三次,但真正演出时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就想着把最美的一面展现给世界”。 舞蹈演出服白色灯笼裙有玄机,可以充气膨胀起来,左右两个开关各控制充气和灯泡。演出时,她们身上还要背着个电池。“可能有三四公斤重。”何白云说,当裙子亮起来,并慢慢充气膨胀起来时,觉得身上的裙子就像一朵白云。“我的名字就是白云。”何白云惊喜于这样的巧合。穿着浮云般的裙子,和“星星”说着悄悄话,何白云很享受那种轻盈浪漫温暖的感觉。而最令她感动的是,她们向“星星”说的最后一句话:“把我的名字放在你的心上,我们永远在一起。” (吴思静《晶报》2008年9月11日,有改动) 19.请概述本文报道的主要内容。(4分) 20.请简析这篇新闻特写标题的特色。(2分) 五、语用题(10分) 21.根据下面的文字给“社会福利”下一个定义(不超过25个字,5分)。 这里所讲的“社会福利”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使用的。社会福利是指采取一定的社会措施,包括增加就业机会,保障劳动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提供医疗保健、提供社会服务、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等等,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这样使所有的社会成员能够共同分享社会发展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文化成果。 22.根据下面的消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以警示社会公众。(5分) 70年代的天山冰川能见到漫山遍野的美丽雪莲。最近十年来却日见稀少了。农牧民进山大量采摘雪莲,往往是连根拔起,造成毁灭性破坏。因为雪莲扎根的土壤是经过几百万年靠细菌、苔藓、地衣分解岩石留下的,连根拔掉会造使这种土壤失去肥力,雪莲便几乎不可能再在地上生长了。有专家指出,如果像这样不加保护地采挖雪莲,不出30年,这一珍贵物种将可能在地球上消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疑”,是不相信,或因不相信而猜度;“疑”也可以是有疑问而产生怀疑。“疑”是一种不好的心理,也可以说是一种谨慎的表现,还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对人,对事,对理,对历史,对人生,对社会,皆如此。 请以“疑”为话题作文,可以选择材料中提到的一个角度或多个角度来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二、(27分) 11① (3分) ② (3分) ③ (3分) 12、 (4分) 13、 (4分) 14、(10分,每空1分) ① ,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三、(17分) 15、( )(3分) 16、( )( )(6分) 17、 (4分) 18、 ( 4分) 四、(6分) 19、 ( 4分) 20、 (2分) 五、(10分) 21、 (5分) 22、(5分) 作文(60分) 题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