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元旦联考测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二语文上册元旦联考测试题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67分)
    一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路透社伦敦1月1日电]研究人员今天说,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形成自从1990年以后就下降到了40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对全球大洋来说是个糟糕的迹象。
    澳大利亚海洋学研究所的格伦•迪阿思和同事说,这种趋势会威胁到多种依赖珊瑚礁生存的海洋生态系统,同时还表明全世界范围内的其他类似生物体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分布群,这片区域与全球的其他类似珊瑚礁区域一样,也受到了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威胁。
    研究人员在《科学》周刊上发表文章说:“这些生物体对于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网络的形成和运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全球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和物质生产能力的急剧变化可能已经迫在眉睫。”
    珊瑚礁就像连片的石头园林,是珊瑚虫这种微型生物形成的脆弱海底结构,同时也是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繁衍生存和躲避敌害的重要场所。
    珊瑚礁还能保护海岸线,为千百万人提供关键的食物来源,同时还能吸引旅游者。另外,珊瑚礁还有可能为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新药研制提供潜在的物质储备。
    迪阿思领导的小组研究了69片礁石区域中的328个大型珊瑚聚集群,发现珊瑚结构组织的记录显示,整个大堡礁区域的珊瑚群的钙化(碳酸钙沉积)自从1990年以来已经下降了13.3%。
    研究人员认为,全球变暖、海水酸度升高和碳酸盐含量下降,共同造成了珊瑚形成速度的下降。这种下降是近400年来未见到的。
    研究人员说:“证实这种下降的原因应当成为一件极其重要的事项。”
    在热带地区的海洋底部,珊瑚分布的面积大约有40万平方公里,但是这种生物需要持续的阳光、温暖的海水和大量碳酸盐才能够繁衍成长。
    (选自《参考信息》2009年1月3日第7版)
    1.对“这种趋势”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全球珊瑚礁区域受到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威胁日益加剧。
    B.指全球海洋的生物多样性面临迫在眉睫的急剧变化。
    C.指的是大堡礁的珊瑚形成速度降至近四百年来最低的水平。
    D.指的是全球变暖、海水酸度升高和碳酸盐含量下降
    2.对珊瑚礁的认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珊瑚礁像连片的石头园林,是珊瑚虫这种微生物经钙化而形成的海底结构。
    B.珊瑚礁也是鱼类和其它海洋生物繁衍生存与躲避敌害的重要场所。
    C.珊瑚礁不仅能保护海岸线,吸引旅游者,还能开发成为人类新的食物源。
    D.珊瑚礁有可能成为人类攻克癌症和其它疾病的药物来源。
    3.对原文相关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发现珊瑚形成速度下降并证实其下降原因是澳大利亚海洋学研究所的格伦•迪阿思研究小组取得的成果。
    B.珊瑚礁的形成速度自1990年以来一直处在比正常情况低13.3%的水平。
    C.在新的气候与环境条件下,全球海洋生物可能即将出现新的多样性变化。
    D.珊瑚只分布在全球热带地区的海洋底部。
    4.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珊瑚礁一旦消失,将改变海洋生态环境和食物链结构,大量鱼类和其它海洋生物将失去生存繁衍之所,也将伴随它而消亡。
    B.过多人类活动的干扰,必将影响珊瑚礁的正常形成与生长。
    C.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到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珊瑚群,而且影响到了全球类似生物体,甚至其它海洋生物。
    D.当全球冷暖周期发生变化,从全球变暖转向全球变冷时,珊瑚礁会加速生长形成,因此,珊瑚礁最终不会从地球上消失。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续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贫不自振 振:振作 B、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辞:辞别
    C、李邕奇其材 奇:感到惊奇D、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激:激怒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①召入,而时白已醉②出污泥而不染
    C、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D、①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中,滞留在了长安。
    B、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狂骜不驯,常常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文人欲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思想。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在宫中,李白竟“使高力士脱靴”,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后来他云游四方,还经常旁若无人地身穿宫廷的锦袍坐在船中。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鉴赏与名句默写(15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完成赏析。(9分)
    秋怀(其二)
    孟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注] 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
    (1)“冷露滴梦破”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答:
    (2)“(孟)郊寒”是对孟郊诗歌特征的评价。请从内容上概括这首诗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寒”的特征的?(5分)
    答:
    10、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臣欲奉诏奔驰, ;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 。
    (3)_________________,访风景于崇阿;_________________,得天人之旧馆。
    四、(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一座村庄的消失
    杨小波
    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无可挽回的消失。时间的间隔让我每一次都能清楚地看见它向消失迈进的步伐,尽管那步伐细微得如一个人一天内的衰老。
    当踏上柔软的泥地,一股亲切的气息差一点让我跌跪在地,虽然早已对这次归来有了准备。沿着开满野花的小路,一步一步走近那绿树掩映的村庄,走近那清清池塘也盛不下的记忆时光。
    田野的风挟裹着青青麦苗和金黄油菜散发出浓郁芬芳钻进鼻孔,瞬间涤净了我的五脏六腑。原谅我的粗心,我还从没仔细看过这片曾经无比熟悉的土地的颜色,一大片一大片的碧绿被一大块一大块金黄整齐地划割,划割开碧绿与金黄的田埂上缀满青翠的草和连绵的小野花,间或露出一垄黄褐色的泥土,碧绿金黄尽头的村庄深藏在青葱森郁的树丛中。我也第一次发现绿竟有如此丰富的层次与差别,鹅黄浅嫩,过渡自然,独立鲜明,展现尽你能想象出的每一种差别的绿色。在这里,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也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浮在万绿丛中的叶。
    村子里绿树依然蓬勃,可阻挡不住它的衰亡,像一个人那样的衰老死亡。不见了小时候攀爬、粘过鸣蝉的棠梨树。新生出的刺槐树秧密密匝匝;在墙洞里掏过蜜蜂的泥墙已坍塌倾倒;环绕村庄曾让我整天都泡在清清水里的池塘正裸露出碟子样浅浅胸膛,仿佛一步就能跨过。那枯死的皂角树,渐被荒草湮没的塘埂,淤塞欲平的沟渠——这不是记忆中的那个村庄。
    随着一群又一群人如蒲公英种子般纷纷飘离村庄,村庄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直至消失。从此以后,村庄仅仅存活在那些飘于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蒲公英的记忆深处。
    村子里很静,少见人影,尤其是年轻人,更少见十年内建成的房屋。我静静地走着,像行走在一个荒寂的古庙,偶尔听见一两声鸡鸣,遥远得如同在梦中。女儿蹦蹦跳跳,奔向前方矮墙下卧着的大黑狗。我顿时头皮发紧、双腿软麻!那狗竟懒得睁开眼皮,只是有些无奈地掉转了一下嘴巴。我简直怀疑它是否就是一只狗。很难想像,若在十几年前,我们一行人的到来,村里早已是狗叫声连成一片。
    迎接我们的大伯热情地端出烟茶瓜子。从他弯曲的身躯,我感受到了他像村庄一样的衰老。或许,他正是这座村庄的缩影。
    站在村头,穿过层层碧绿和片片金黄,向东望去,紧依公路两侧,一片林立的黄墙红瓦,那是一个繁盛热闹的集镇,一座曾经的村庄,一座城市的童年,正与身后的村庄形成鲜明的对比。转过身,向西望去,是一座隆起的土丘,土丘上密布着一排排黄土堆垒的坟茔,整齐森然,芳草萋萋。
    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同样,一座城市的兴起,也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只不过,维系城市记忆的方式往往要依靠发黄纸页的墨色的文字。坚硬平坦的水泥路面覆盖了一个曾经的村庄,其实,消失的只是一个关于村庄的记忆。或者说,村庄成长为一座城市。城市兴起于村庄,正如当初村庄诞生于荒野,脚下的荒野也许正掩埋着远古的都市。这只是一种替换,一种轮回,城市与村庄的区别只是时间。今天,正在消失的村庄是一座城市的昨天吗?
    (选自《散文》2007年第8期)
    11.作者记忆中的那个村庄是个怎样的村庄?现在的村庄又是个怎样的村庄?请概括回答。(4分)
    答:
    。
    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从此以后,村庄仅仅存活在那些飘落于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蒲公英的记忆深处。
    答:
    。
    (2)只不过,维系城市记忆的方式往往要依靠发黄纸页的墨色的文字。
    答:
    。
    13.文中插入对村中大黑狗的描写有什么特别的用意?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
    14.文章结尾一段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分析作答。(6分)
    答:
    。
    第Ⅱ卷(表达题 83分)
    15、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噩耗 流言蜚语 臆断 深思慎取 B. 豆蔻 消声匿迹 溺爱 余韵徐歇
    C. 垝垣 殒身不恤 坍弛 虔诚祈祷 D. 暮霭 备尝艰辛 谬误 舞榭歌台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刚考取了北京大学,李阳被上海交大录取,从上幼儿园起就一直没有分开过的一对要好的同学就这样劳燕分飞。
    B、无论是司马迁“苟活”,还是屈原“赴死”,后人谈到他们,都充满溢美之词。
    C、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令人敬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