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拓展测试 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2.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3.选出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C.此余之所得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选出对加粗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 (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梵语(古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庐冢,也叫做“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古时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此文“学者”与《师说》中古之“学者”的意义相同,同现代汉语中的“学者”也相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说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看 C.而人之所罕至焉罕:少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明情况 7.“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一句,联系前文,根据“深思慎取”的精神,作者论述有遗漏的词句吗?如有,试完整地补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文,完成10~16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 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下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柔。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 [1]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