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邢台一中2009—2010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邢台一中2009—2010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蹩进(bié) 拗开(ǎo) 瘐毙(yǔ) 面面相觑(qù)
    B.丛冢(zhǒng) 逋慢(bū) 愀然(qiāo) 冯虚御风(píng)
    C.纸锭(diàn) 妻孥(nǔ) 漱涤(shù) 怙恶不悛(hù)
    D.嫠妇(lí) 坻石(dǐ) 匏樽(páo) 酾酒临江(shī)
    2.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殒首 切峻 搭讪 一片狼藉 B.悚然 端祥 寂寥 自惭形秽
    C.碗碟 蓝褛 契约 惊惶失措 D.褶皱 窈窕 帷幕 无精打采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木里,一个旅人们相对陌生的名字,却有着不为人知、遗世独立的美丽。
    B.在首届中国药学服务研讨会现场,领导专家们个个正襟危坐,认真听取报告。
    C.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非凡。
    D.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B.考试时要求学生使用规范语言,对“我晕”“我倒”“帅呆了”等新词酷语能否在考场作文中使用,会不会影响得分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国防白皮书》强调,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努力推进航天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D.电视剧《乡村爱情》主要叙述了大学生谢永强与农村女青年王小蒙曲折的爱情故事。
    5.选出加点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A.①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② 乃自强步
    B.① 慈父见背 ② 君既若见录
    C.① 晚有儿息 ② 老臣贱息舒祺
    D.①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②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① 汝不果来(成为事实) ② 而刘夙婴疾病(被……缠着)
    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提拔) ④而又有剪发杜门(堵塞)
    B.①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幸亏) ②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察看,看到)
    ③睿而为愚者(明智、通达) ④乃能衔哀致诚(表达)
    C.①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通“忧”) ② 相与枕藉乎舟中(垫着)
    ③余稍为修葺(修补) ④而适类于予(恰好)
    D.① 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等到) ② 听臣微志(任,准许)
    ③且矫诏纷出(假托的) ④不省所怙(依靠)
    7.下面7个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制作陶瓷发动机的材料则是以非氧化物陶瓷氮化硅、碳化硅和一种非凡的氧化物陶瓷增韧,以氧化锆为主要原料。
    ②这类陶瓷,大都以粘土及氧化物为原料。
    ③一台用陶瓷材料制作的绝热复合柴油机,重量减轻了30%,热效率由33%提高到50%,油耗下降30%。
    ④不仅节能,而且节省大量珍贵金属。
    ⑤其实,那只不过是陶瓷家族中最古老的祖先罢了。
    ⑥它的特点是强度高、硬度高、蠕变小、抗氧化、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热膨胀系数小,可以在1200℃以上高温下保持其室温强度,能长期使用,因此是一种高性能的工程陶瓷。
    ⑦提起陶瓷,大家自然会联想到景德镇陶瓷,或联想起宜兴那种易碎的沙锅。
    A、 ⑦⑤②③④①⑥ B、 ⑦②⑤⑥③④① C、 ⑦②⑤①③⑥④ D、 ⑦⑤②①⑥③④
    二、(12分,每小题3分)
    午后的故事
    一声尖啸、刺耳的叫骂声在大街上响起,像平空炸起一颗响雷,撕破了大街的宁静。当时是午后,阳光明亮亮的,没有多少事要去做的人们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道上有流水一样的行人。听到这一声叫骂,人们不约而同地伸长脖子睁圆眼睛朝叫骂的地方望去。
    只见一个壮汉手持一把锋利的菜刀在大街上狂奔,他满脸杀气,一边狂奔一边叫骂。壮汉手中的菜刀在明亮亮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像一道火绳烧灼着人们的眼帘。大街上的行人纷纷停下来,像被谁无声指挥着似的一同往街道两旁挤靠。街道两旁的男男女女也都站起来,紧张地往更里面的地方挤靠。一时间街道两旁形成两堵人墙,人们都屏住呼吸茫然地看着大街上那个狂奔的壮汉。
    壮汉还在叫骂,狂奔。大街上空荡荡的,仿佛静止的流水。在午后,整个大街上只有一个壮汉在狂奔,在叫骂。
    “站住!放下你的刀!”
    突然,一声炸雷在大街上炸响,震得两旁的人墙悸动一下,人墙上的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循声望去。
    一个老人站立在大街中央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迎面拦住狂奔叫骂的壮汉。壮汉仿佛没有听见老人的喊声,仍然挥舞着菜刀往前狂奔,他手中的菜刀闪着亮光犹如一条吐着毒信的长蛇。
    “站住!放下你的刀!”
    老人又大吼一声,声若洪钟。
    壮汉这次听到了,他一愣怔停下来,狐疑地瞅一眼老人。
    老人像挺立的一棵松拦住他的去路。但很快壮汉又凶相毕露,狂嚣起来,他疯狂地挥舞着手中的菜刀,像空中无数条毒蛇在吐信。
    “让开!我要杀林三,不关你的事。”
    老人岿然不动,威严地吼道:“放下你的刀!”
    壮汉声嘶力竭地叫道:“你让开!不让开我先杀了你再去杀林三。”
    老人说:“放下你的刀!我不会让你走过去,除非我倒下。你听着,要是死我已经死过三次了。小鬼子的子弹从我前胸穿过后背钻出,我没有死;红卫兵把我踹下高台,昏迷了三天我没有死;歹徒的刀从我胸前刺进去,鲜血淌了一地我还是没有死。这三次我都没有死,难道还怕再有一次吗?”
    壮汉无望地说:“不,你让开。”
    老人说:“放下你的刀!我是一个失去儿子的父亲,我不能再让一个父亲失去儿子。”
    听到老人这句悲凉的话语,街道两旁的人墙又一阵悸动,像一阵寒风贴着人墙刮过,人们的心都不信地颤抖着。人们都清楚地记得也是这样一个午后,也是男男女女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道上行人如流水,三个歹徒在殴打一个年轻人,年轻人就是老人的儿子。当时没有谁出来阻拦,大街上仿佛空无一人,老人的儿子被打倒在地,肠子流出一堆,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下,在众目睽睽之下枯萎了。
    “放下你的刀!”老人又高声吼道。
    壮汉无力地哀号一声:“不——”可是他拿菜刀的手抽搐起来,剧烈地抖动起来,“哐啷”一声,菜刀落在地上,像一条僵死的蛇。
    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
    老人依然站立着,午后的阳光明亮亮地照在老人身上,老人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
    8.小说的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亮的阳光,对其作用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B、暗示有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
    C、暗示竟无人制止在阳光下的罪恶。 D、反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
    9.本文表现了老人的崇高品格,对描写方式和人物性格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塑造人物。
    B、通过老人语言、行动和心理的描写,表现老人嫉恶如仇、大义凛然。
    C、描写围观人群的胆小怕事,衬托了老人的见义勇为。
    D、描写壮汉穷凶极恶,反衬了老人的英勇无畏。
    10.文中划线句子对菜刀进行描写,对其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三次描写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B、三次描写层层深入地表现壮汉的疯狂。
    C、这些描写直接表现了老人强大的震撼力。
    D、划线句子同时暗示了壮汉内心的恐惧。
    11.故事结尾写“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不属于壮汉此时复杂心情的一项是
    A、对老人震慑力的畏惧。 B、对父亲去世的伤心。
    C、对险些酿成大祸的后怕。 D、对未能杀死仇人的不甘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7题。
    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亲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谓石乞:“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有禄于国 禄:福 有禄:指谋福
    B、居三年,白公为乱 居:住,指住相府
    C、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 归:属于
    D、援桴鼓之 援:拿起
    13.比较下面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完全正确的一组( )
    ①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 ②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
    ③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 ④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
    A、①②两个“相”用法和意义都相同, ③④两个“与” 用法和意义都相同
    B、①②两个“相”用法和意义都不同, ③④两个“与” 用法和意义都相同
    C、①②两个“相”用法和意义都不同, ③④两个“与” 用法和意义都不同
    D、①②两个“相”用法和意义都相同, ③④两个“与” 用法和意义都不同
    14.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 )
    ①申鸣将往死之 ②援桴鼓之,遂杀白公
    A、①申鸣将要杀死白公
    ②操起大椎子就去敲击白公,于是就杀掉了白公。
    B、①申鸣将要到战场去为国拼杀。
    ②操起大椎子就去击打白公。于是击杀了白公。
    C、①申鸣将要上战场去杀白公
    ②拿起鼓槌就击鼓进军,终于杀死了白公。
    D、①申鸣将要到战场去为国拼杀。
    ②拿起鼓槌就击鼓进军,终于杀死了白公。
    15.申鸣既是忠臣又是孝子,下面能说明他是忠臣的一组句子是( )
    ①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 ②申鸣将往死之 ③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
    ④申鸣闻之必来 ⑤援桴鼓之,遂杀白公 ⑥遂自杀也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②③⑤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申鸣原本是一个很有名的孝子,楚王要他做国相,他认为做了官就应做忠臣,这妨碍他做孝子,所以不肯做官。
    B、白公为乱后,申鸣要上战场同白公拼命而不听父亲的劝阻,是因为他认为,既然做了官就只能舍自己的身家性命为国君尽忠了。
    C、白公抓了申鸣的父亲威逼申鸣,是看准了他是个孝子,不会不顾自己的父亲的性命的,但申鸣没有受白公的威胁。
    D、平息白公之乱后,申鸣认为自己既“非忠臣也”又“非孝子也”,不忠不孝,没有面目立于天下,所以自杀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2分)
    四、(14分)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一、二两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3分)
    答:
    (2)这首诗三、四句“不言人而联想中自有人在”。请分析它的表现方法和艺术作用。(5分)
    18.按照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 ,
    ,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9一22题。(20分)
    白露为霜
    虞邯
    要到了白露,方知道什么是秋色。
    倒不是因为这个时候,西北的胡杨,大片大片如融金;也不是因为各处的枫叶,都如同猎猎的火焰;也不是因为南方的湿地,蒹葭白茫茫开得正盛,一年丰繁的色泽,此时为最。而是因为白露才是秋天的本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露凝而白。到了这个时节,早晨起来,风将一条路刮得发白,空气里仿佛都流动着透明的铅灰色。心里寥落又开阔,好比一幅笔法疏淡的水墨,便晓得,秋天当真来了,随同一个终古漂亮的名词。
    这个名词,从先秦的诗歌源头,顺流而下,唐风宋韵里,都可以听到它的脆响——一直到今天,它和惊蛰一样,依然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富诗歌意象、最易触动心底柔软部分的名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