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句1分)
    1.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得志与民由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滕文公下》
    (2)_____________,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4)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
    (5)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路》
    (6)______________,自知者明。 (《老子》第三十三章)
    (7)______________,民亦乐其乐。 《孟子?梁惠王下》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梁惠王上》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2~4题。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离娄上》
    2.与“得天下有道”中的“道”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仁者无敌。
    B.孟子认为,得民心是有方法的,只要己所不欲,勿施于民就可以了。
    C.孟子用“獭”“鹯”的比喻指出,天下暴虐无道的诸侯不可能得民心,想在天下称王,也是不可能的。
    D.孟子认为当今想称王的人,平时不施行仁政,没做过多少赢得民心的事,而想成就王业,那也是不可能的。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5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溪 亭
    林景熙(宋)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处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施胜三分。”
    以上文字描绘的人物是林黛玉。
    B.当聂赫留朵夫第一次进监狱探望玛丝洛娃时,玛丝洛娃一下子认出他来,声泪俱下,严厉地控诉了聂赫留朵夫从前对自己的卑劣行径,并拒绝了他的诚恳求婚。
    C.秦可卿死后,宁府大办丧事,由于贾珍之妻尤氏犯病不能料理事情,便请来凤姐。凤姐凭她的敏锐干练,很快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有针对性地逐一加以整治;见自己威重令行,凤姐心中十分得意,众人领教了她的厉害,也称叹她的整肃。
    D.审判玛丝洛娃毒死人案的庭长希望早点开庭,早点结束,以便去和一个瑞士女子约会;法官之一是一个正同妻子发生过一场很不愉快的人,他的妻子不准备做饭了;提起公诉的副检察官昨夜刚好去了玛丝洛娃的那个妓院,一夜没睡,连案卷都没看,整个审判及其荒谬。
    E.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就见到了管家奶奶王熙凤,被她插了一头的菊花,也尽情领略了凤姐的威严和气派,以至刘姥姥有点语无伦次,事后遭到周瑞家的埋怨,但终于使贾府认下了她这门亲戚,还得了二十两银子满意而去。二进贾府时刘姥姥带来了好些土特产;来孝敬太太小姐们,为了逗贾母开心,她装疯卖傻,弄了许多笑话,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引得宴席上的众人笑破了肚皮
    7.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凤姐或“贪婪”或“狠毒”或“有才干”其中一个故事情节。
    (2)请简述玛丝洛娃被赶出两个老小姐家后的遭遇。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12—13题,(6分,每题3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些比“文”更重要。
    B.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文”应该在道德修养之后才追求的。
    C.“亲仁”就是“贤贤”,就是尊重贤者,就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道德修养是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
    D.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朱熹说:“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请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你对儒家把徳摆在比文更重要的位置的认识。(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一寸光阴不可轻(节选)
    季羡林
    最近若干年来,我实在忙得厉害,像50年代那样在教书和搞行政工作之余还能有余裕的时间读点当时的文学作品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不过,幸而我还不能算是一个懒汉,在“内忧”“外患”的罅隙里,我总要挤出点时间来,读一点北大青年学生的作品。《校刊》上发表的文学作品,我几乎都看。前不久我读到《北大往事》,这是北大70、80、90三个年代的青年回忆和写北大的文章。其中有些篇思想新鲜活泼,文笔清新俊逸,真使我耳目为之一新。中国古人说“雏凤清于老凤声。”我——如果大家允许我也在其中滥竽一席的话——和我们这些“老凤”,真不能不向你们这一批“雏凤”投过去羡慕和敬佩的眼光了
    天下万事万物,发展永无穷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是绝对错误的。你们对我们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必须有深刻的了解。最好能背诵几百首旧诗词和几十篇古文,让它们随时含蕴于你们心中,低吟于你们口头。这对于你们的文学创作和人文素质的提高,都会有极大的好处。不管你们现在或将来是教书、研究、经商、从政,或者是专业作家,都是如此,概莫能外。对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也必须确实下一番功夫,简练揣摩。这对你们的文学修养是绝不可少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则你们必然能融会中西,贯通古今,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作品:
    宋代大儒朱子有一首诗,我觉得很有针对性,很有意义,我现在抄给大家: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这一首诗,不但对青年有教育意义,对我们老年人也同样有教育意义。文字明白如话,用不着过多的解释。光阴,对青年和老年,都是转瞬即逝,必须爱惜。“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我们古人留给我们的两句意义深刻的话。
    你们现在是处在“燕园幽梦”中,你们面前是一条阳关大道,是一条铺满了鲜花的阳关大道。你们要在这条大道上走上60年,70年,80年,或者更多的年,为人民,为人类做出出类拔萃的贡献。但愿你们永不忘记这一场燕园梦,永远记住自己是一个北大人,一个值得骄傲的北大人,这个名称会带给你们奇妙的智慧,带给你们悠远的憧憬。有了这些东西,你们就会自强不息,无往不利,不会虚度此生。这是我的希望,也是我的信念。
    1998年5月3日
    9.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与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3分)
    A.作者说“如果能做到这一步,则你们必然能融会中西,贯通古今,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作品”,作品是指“文学作品和人生”。
    B.作者开头说“真不能不向你们这一批雏凤投过去羡慕和敬佩的眼光了”,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写,引出“发展永无穷期”的告诫,强调了“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是错误的。话语有亲和力与说服力。
    C.“有了这些东西,你们就会自强不息,无往不利,不会虚度此生”一句中,“这些东西”分别指的是:美丽的回忆,无量的勇气,奇妙的智慧,悠远的憧憬
    D.“这一首诗,不但对青年有教育意义,对我们老年人也同样有教育意义”,话语实在,将“我们老年人”;联系一起,表现出自己爱惜光阴的人生态度,也使文章不再显得高高在上。
    E.作者写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北大学生“永不忘记这一场燕园梦,永远记住自己是一个北大人,一个值得骄傲的北大人”。
    10.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幸而我还不能算是一个懒汉”的感受体会?(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告诫北大学生“一寸光阴不可轻”,请归纳其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4题。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