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江西省高安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江西省高安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宫阙(què)鼙鼓(pín)迤逦(yǐ)切中肯綮(qìng)
    B.巨擘(bò)踯躅(zhí)囚槛(jiàn)兔起鹘落(hú)
    C.创伤(chuāng)霰弹(sǎn)妃嫔(pín)属垣有耳(shǔ)
    D.剽掠(piāo)辟易(pì)矜伐(jīn)搴旗拔寨(q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陷井 震撼 璀灿 名信片 金璧辉煌
    B.辐辏 端祥 矍烁 挖墙角 明火执杖
    C.沧桑 寒暄 跻身 泊来品 委屈求全
    D.通牒 臆断 起讫 杀手锏 真知灼见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庖丁解牛》,本以用来说明养生,而后世读者却从中引申出另外一些道理。这里用得上陶渊明的两句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
    B.“上海世博会将首次设立残疾人馆——生命阳光馆,”张海迪在回答提问时特别介绍:“‘生命阳光馆’不仅仅是一个展馆,它更是一扇向世界敞开的窗口。”
    C.而初盛唐送别诗则普遍呈现出乐观情调,如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诗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别董大》诗也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都是在宽慰朋友,对前途充满憧憬和期待。
    D.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我省各界纷纷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2日下午5时,我省各界所捐款物已达3507.449万元,其中捐物价值为302万元,这情系灾区的行动再次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传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曾国藩的日记与家书,与其说是给家人子弟看的,不如说是给慈禧太后看的,以期在无形中消除她的疑心,表示自己不过是一个求田问舍的乡巴佬,以保全脑袋而已。
    B.盘点一下娱乐圈女明星们的发家轨迹后人们会发现,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她们有的重包装,有的玩“自曝”,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C.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国人购买私家车的热情蔚然成风,国产汽车生产厂家竞相降价销售,竞争已达白热化。
    D.虽然苹果公司没有真实透露向大陆市场推出新3G版Iphone的计划,但苹果公司对亚洲市场并没有忽视。如果有合适的运营商合作,Iphone进入大陆计日程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连市专题通报了庄河市海洋社区等千余群众上访反映村干部涉嫌腐败事件,强调各级政府应重视网民声音,责令拒绝接受村民上访的孙明辞去庄河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
    B.4月1日,胡锦涛主席同奥巴马总统在伦敦举行首次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的中美关系,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C.造成我国各地高房价的原因主要是土地财政的病灶、腐败枉法的危害、房地产商唯利是图的不良行为和炒房者“搅混水”的混乱等因素引起的。
    D.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短短两年间,我们看到了更加科学的救援、更加迅速的动员、更加高效的组织、更加澎湃的爱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文艺大众化的误读
    赖大仁
    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等思想家就提出了文艺大众化的主张,主要着眼于大众思想启蒙和改造国民性。后来毛泽东倡导文艺大众化,目的也在于唤起民众。改革开放初期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文艺运动,也是与新时期的再次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当进入市场经济和大众消费时代,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就变得更为多样化了,存在的问题也颇为突出和复杂。
    在某些人看来,当今消费时代人们的生活目标不过是在物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精神生活上追求娱乐。于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被理解为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服务大众”也被具体化为“娱乐大众”。在这种价值导向之下,一个时期以来的文艺大众化,包括某些“大众化写作”、影视节目、网络写作和媒体文章等,也都普遍追求“娱乐化”,只要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赢得足够的销售量、收视率、点击率等等,似乎也就实现了它的最大价值。而一旦将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仅仅定位于“娱乐化”,唯“乐”是求,娱乐至上,就有可能导致种种价值偏向:轻则忽视文化娱乐的精神品位,遮蔽和消解文艺应有的多种功能;重则容易由“娱乐大众”滑向“取悦大众”、“迎合大众”,追逐低级趣味,从而陷入文艺低俗化的误区。实际上,当今有些人打着“文艺大众化”的旗号,背后所追逐的不过是他们自己的种种现实利益。为此,一些所谓“大众化写作”和影视媒体节目,一味迎合消费市场的低俗需求,不择手段地制造“娱乐”效果吸引大众,只要能诱导人们消费,不管是什么题材内容和人物故事,都可以按照“娱乐化”模式加以打造;不论是古代经典还是红色经典,都可以拿来“戏说”、搞笑乃至“恶搞”。在这样的“娱乐化”价值导向中,文艺大众化的基本精神被严重扭曲了。
    毫无疑问,文艺大众化的确应当面向大众和服务大众,明确地说,“娱乐大众”本来没有什么不好,它也应当是“服务大众”的题中应有之义。但这里的问题在于:其一,“娱乐大众”是否可以无原则地取悦和迁就大众的娱乐消费需求?作为文艺生产是否可以只遵循“娱乐化”的市场规则而不管精神价值导向?这样的问题其实不言而喻。其二,“娱乐大众”是不是当今文艺大众化的唯一功能和价值取向?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除了娱乐之外,难道就没有精神世界进一步提升与丰富的需要吗?在我看来,当今时代的大众化文艺,除了“娱乐大众”,还有一个“引领大众”的问题,因为文化艺术的功能并不仅仅具有娱乐消费的功能,同时还具有精神引领的功能——究竟将大众的精神境界往健康向上还是低级趣味的方向导引,这并非一个可以忽略不顾的问题。
    面向大众、服务大众,仍然是当今文艺大众化应当坚持的方向,但它的价值取向不能仅仅是娱乐大众,更不能容忍用抽空了审美精神的低俗化娱乐去取悦大众;往更积极的方面说,还应当倡导用健康向上的精神价值引领大众。
    6.下列有关“文艺大众化”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反映了时代发展的特点。
    B.“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文艺大众化主要着眼于大众的思想启蒙和国民性格的改造,而当今的文艺大众化则要服务大众,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
    C.进入市场经济和大众消费时代的文艺大众化与以往各时期的价值取向完全不同,担负的任务也不相同。
    D.当代文艺的大众化要与当今消费时代人们的生活目标与精神追求相适应,既要发挥文艺的教化功能,也要提升文艺的审美功能。
    7.下列说法不属于“扭曲文艺大众化基本精神”的表现的一项是( )
    A.“娱乐大众”价值导向下的大众化写作、影视节目、网络写作和媒体文章等要重视娱乐追求,以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
    B.在“文艺大众化”的旗号下,以取悦大众、迎合大众为手段,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为追求。
    C.按照“娱乐化”模式打造各种题材内容与人物故事,极力制造各种“娱乐”效果,满足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D.戏说、搞笑甚至恶搞古代经典与红色经典,吸引大众追逐消费时代文化的低级趣味。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消费时代人们追求快乐,追求享乐。为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出现娱乐大众化的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
    B.文艺大众化一旦出现价值偏向,轻则导致文艺应有的多种功能的消解,重则陷入文艺低俗化的误区。
    C.文艺大众化不仅要满足大众娱乐消费需求,符合消费时代市场规则,还要关注精神价值的正确导向。
    D.当今正确的文艺大众化方向是注重大众的娱乐价值取向,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引导大众追求享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其先汉景帝贾夫人子胜,封中山王,谥曰靖,子孙因封为中山人也。世为儒而仕,父讳绪,亦以儒学,天宝末应进士,遂及大乱,举族东迁,以违患难,因为东诸侯所用,后为浙西从事。本府就加盐铁副使,遂转殿中,主务于埇桥。其后罢归浙右,至扬州,遇疾不讳。小子承夙训,禀遗教,眇然一身,奉尊夫人,不敢殒灭。后忝登朝,或领郡,蒙恩泽,先府君累赠至吏部尚书,先太君卢氏由彭城县太君赠至范阳郡太夫人。
    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官司间旷,得以请告奉温凊。是时少年,名浮于实,士林荣之。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
    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因白丞相以请,曰:“诺。”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难,遂改为扬州掌书记。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明年冬,擢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时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弈棋得通籍博望,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至是起苏州掾,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遂阴荐丞相杜公为度支盐铁等使。翌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未几,特迁户部侍郎,赐紫,贵振一时。予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余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案。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言然。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
    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诏下内禅,自为太上皇,后谥曰顺宗。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宫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后命终死。宰相贬崖州。予出为连州,途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九年,诏征,复授连州。自连历夔、和二郡,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明年追入,充集贤殿学士。转苏州刺史,赐金紫。移汝州兼御史中丞。又迁同州,充本州防御长春宫使。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又改秘书监分司。一年,加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行年七十有一,身病之日,自为铭曰:
    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寝于北牖,尽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时兮。魂无不之,庸讵知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族东迁,以违患难       违:违背
    B.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     忧:丧事
    C.涉二年而道无虞         虞:艰险
    D.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    被:遭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名浮于实,士林荣之 杳不知所之也
    B.因白丞相以请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C.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D.三子者皆与予厚善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能表现刘禹锡“孝顺父母”的一项是( )
    ① 举族东迁,以违患难 ② 承夙训,禀遗教 ③ 奉尊夫人,不敢殒灭
    ④ 迫礼不死,因成痼疾 ⑤ 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 ⑥ 葬近大墓,如生时兮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刘禹锡的父亲以儒学做官,后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曾为殿中省官员,主持埇桥政务,后罢官而病故。
    B.刘禹锡才华横溢,一考即中步入官场,但仕途曲折,因王叔文改革失败受牵连,先贬官连州,赴任途中,又贬为朗州司马。
    C.刘禹锡在自传中花了较多的笔墨赞颂王叔文治国才能,这并非旁逸斜出,实际上是刘禹锡借言王叔文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情怀。
    D.作为一篇自传,本文记叙了作者的籍贯身世、从官经历。文末的的铭文感情真挚,流露了作者受谗遭毁、怨天尤人的愤慨之情。
    第II卷(共114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分)
    (2)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分)
    (3)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译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4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玉楼春
    宋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
    注:钱惟演一生仕宦显达,宋仁宗明道二年,垂帘听政的刘太后驾崩,与其有姻亲关系的钱惟演由此遭贬外放。此词为词人去世前不久所作。
    (1)结合词的上片,从景和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词人的“泪眼愁肠”。(3分)
    (2)词的下片末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感情?(3分)
    15. 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朝驰余马兮江皋, 。闻佳人兮召予, 。(《湘夫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