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江苏省江都中学09-1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江苏省江都中学09-1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脉络 / 一脉相承 磅秤 / 大气磅礴 积攒 / 人头攒动
    B.便利 / 大腹便便 蹊跷 / 另辟蹊径 咀嚼 / 咬文嚼字
    C.仗恃 / 两军对峙 寒暄 / 煊赫一时 绯红 / 斐然成章
    D.拙劣 / 茁壮成长 纰漏 / 蚍蜉撼树 痉挛 / 不胫而走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古今中外一切口若悬河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通过后天的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
    B.2010年4月,中国礼宾改革再迈新步。网友们发帖力挺,同时希望上行下效,各级公仆都要考虑自己怎样才能多办事、少扰民。
    C.到医院看病,患者最怕面对天书般的处方和检查报告。因为上面不光字迹龙飞凤舞无法辨认,还夹杂着恼人的拉丁文、英文字母标号。
    D.当陈光标的救援车队抵达玉树灾区时,当地群众敬谢不敏,自发拉起了标语:“感谢共产党!感谢活菩萨陈光标!”
    3.请根据上下文仿写句子。(4分)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眩目的先秦繁星,(1)        ;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李白的杯中酒,(2)        ;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万国瞩目的四库全书……
    4.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某大学生求职时,考官对他说的话,请说出考官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替该大学生应对。(5分)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言外之意:
    应 对: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士释卿妻也。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姿端厚,有识度,年十三归童氏。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归道。舅姑喜,家政一任之。祖母晚病,手足痹不能举,溲恶或时污床席,贤母躬抱持洗涤。饮食必执匙箸以进,久而不懈。
    贤母有知能,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既而家浸盛,及处士蚤世,诸子长,娶妇生孙,一听贤母之教。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家庭之间,出内有法,长幼有伦,遇人有惠,待宾客有礼,于是贤母远迩皆称焉。
    初,元季无政。大家以赀结长吏,出之租税,俾小民佃者代输,里正因而渔利。每亩征米四升,小民以为病。会贤母家为里正,催民租税,命减其半,不足宁出己粟以输。乡闾贫弱赖以不困。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麦斗责谷二斗三升。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日:“饥者众,而吾家幸有余,安忍乘时取倍蓰之息?若等无效他人,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于是长子遵母意,与诸弟行之。又白于县,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母好施予孤弱,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不责其偿。为之娶妇,使成家业。如是者二十余人。人或告饥,推食以予之。遇人有急,度其事可解,属诸子解之。后或背负,绝不与较。至不义人戒莫近,事于不可者戒勿为。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家人指逾千,婢仆指称之,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无有怨者。
    (节选自《童贤母传》明•方孝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政一任之 一:全,都。
    B.元季无政 季:指后期或末期
    C.俾小民佃者代输 代输:代理运输。
    D.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 率:表率。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童贤母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3分)
    ①贤母躬抱持洗涤 ②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
    ③不足宁出己粟以输 ④宜减息一斗
    ⑤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 ⑥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童贤母十三岁嫁到童家,恭 敬孝顺老人,精心伺候生病的祖母,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为媳之道。
    B.童贤母明慧贤能,对子女悉心教诲,对家庭操持有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C.童贤母改变以前大户人家的做法,不用资财结交官吏,不剥削租种自己田地的人,专心管理乡甲事务,深受村民的拥戴。
    D.童贤母深明事理,告诫子女远离不义之人,拒做不合理之事,对家人奴婢关怀备至,远近的人们都称赞他。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3分)
    (2) 大家以赀结长吏,出之租税,俾小民佃者代输,里正因而渔利。(4分)
    (3) 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学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古县城名。
    (1)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2)请赏析诗的结句“何处捣寒衣”的妙处。(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2)       ,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
    (3)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4)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5)大漠穷秋赛草腓, 。(高适《燕歌行》)
    (6)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7) 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菊 与 城教育博客
    雷抒雁
    你无论如何想象不到小小的菊花,在这座南方小镇里会显现出如此神奇的风采和灵性。
    那些黄的菊、白的菊,红的、紫的菊在这里展现出千姿百态。扭缠着的,结成一座座径可一米的圆柱、方柱,使你想起古希腊阿波罗神庙前石柱的庄严与神圣;攀援着的,则依势建筑起一座高可乱真的“岳阳楼”“滕王阁”;飞腾的,成龙成凤;倾泻的,为流为瀑;站立的,单株绽开数以百计的花朵,有的矜持,有的阔笑!
    那些名贵的品类,亭亭玉立,碗大的花朵,有的橙黄如冠;有的粉丝轻垂;有的羞颜半露;实在像一群天仙落凡,或者如一队超女待选。
    时在冬日,北方已是寒霜白雪交加;而南方,则艳阳高照,稍一动腿脚,就会冒汗。举办菊花展览会的镇名小榄,坐落在孙中山先生的故里中山市。这小榄镇地势如一枚橄榄,历史上就有养菊的风习,年年都办菊展,小镇人自称家乡为“菊城”,足见爱菊之深。
    自从陶渊明先生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这菊花历来就是清高、归隐的象征。“东篱”,自然是成了菊花的雅号。文人雅士总爱咏菊喻志,表明自己的品格与志向。宋人卞伯玉写下《菊赋》,以为菊“不履苦而沦操,不在同而表淑。”故而“伤众花之飘落,嘉滋卉之能灵。”赞扬菊花“振劲朔以扬渌,含凝露而吐英。”
    清人王韬在《招陈生赏菊》文中,说花有三品,为神品、逸品、艳品,惟菊兼而有之。神在“高尚其志,淡然不厌;”逸在“傲霜有劲心,教育博客近竹无俗态;”艳在“如处女幽人,抱贞含素。”真可为菊花知己。
    不过说来说去,自古以来,都唱的是菊的清高、隐逸以及履严冬而不凋。可这小榄镇,是一座南方闹市,虽说人口不多,只15万余,教育博客常住外来人口却多达16万。 只菊花节开幕当天,说万人空巷,已不足以表达其热闹,一条宽阔大街,塞得水泄不通,站在高处一望,但见人头攒动,红男绿女,青壮长幼,倾家而出。那时,教育博客心中直呼,菊啊菊啊,你何以诱人如此!是你坠雅入俗,还是世人脱俗入雅!此情此景,让人难免不想起那两句述说世态变化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赏花兼有食花,小榄人把那艳艳黄花,入了各色菜肴,布起一道菊花宴;又以之入茶入饼,做成各类精细小吃,成了送礼待宾的佳物。菊之体,入俗而为食品;菊之魂,升雅而为神品。小镇人之聪明,令人钦佩。
    小榄镇先前也曾是一个偏僻乡镇,从褪色的旧照片里目睹它的前身,让人难止唏嘘,如今却成了另一种景象。走在小镇大街上,一幢幢干净、明亮、高大的楼宇建筑,让人目不暇接。这里的富庶与先进程度,比起欧洲一些城市,可以说毫不逊色。小榄镇有着“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广东省教育强镇”种种闪光的桂冠。”
    这又让我想到菊,想到关于菊的另一类历史品格。教育博客不畏严霜,敢于独艳,常是文人雅士看重的菊品。当年,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竟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 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取菊之不与俗花为伍,一派萧杀之气。千年来,菊之卓然独立,落落不群,成了残酷社会生活的逃避者、抗争者所崇尚的植物偶像。教育博客
    今天,在小榄,气候温和,空气湿润,紫荆花艳艳地纷开在枝头;三角梅,繁盛地绽放在叶间;玫瑰依然随时展姿;装饰路边林带的太阳花,鲜鲜艳艳地像丝带锦帛七色交并;而这一刻又突现着菊花。万菊之园,不是百花凋零的象征,更不是一花独占的酷景。百花共处,交相辉映,自然界里的和谐景象,竟改写了傲菊独放的景致,小镇,赋予了菊花一种新意。
    花与花同时而放,人与人和睦相处。小榄镇人说他们努力实现的这种社会目标叫“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安康。”“高尚其志,淡然不厌”。菊之神,不正是小榄人倾心以求的志向么!
    小镇的秀发,簪一朵菊花,如此美丽,让人心里怦然一动!
    (选自2010年1月18日《人民日报》)
    11.文章第2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评析其表达效果。(5分)
    12.作者在文中大量引用关于菊的古诗文,你认为有什么作用? (6分)
    13.在文人雅士眼中,“菊”通常具有哪些特征?而本文中“小镇,赋予了菊花一种新意”,请结合文本说说“小镇”赋予了菊花什么“新意”。(6分)
    14.本文通过描述“小榄镇的菊”,将“菊与城”联系在一起,有什么表达意图? (6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叶永烈:写出一个平实可信的钱学森
    晶报:怎么想到要写作这本《钱学森画传》?
    叶永烈:屈指算来,我结识钱学森先生已经整整30年。当时,我正担任《向宇宙进军》一片的导演,我写完剧本后寄到了主管部门第七机械工业部审查,没想到,当时的副部长钱学森非常仔细地看了剧本。不过,那只是工作上的聆教,从未想到要为钱学森写一部传记。大概是2006年8月2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天蔚先生、社长韩建民先生介绍下,我结识了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此后,我有机会多次访问他。我发现,钱永刚与当年的钱学森相貌酷似,简直可以说是钱学森的“拷贝”。钱永刚也像钱 学森那么健谈,跟我无拘无束地聊他的“老爷子”,使我开始熟悉钱学森的生平,并决心为他写一本书。
    晶报:为何想到采取画传的形式来展现钱学森的百年人生?
    叶永烈:在写作过程中,钱永刚教授为我提供了许多珍贵的钱学森照片,我希望这些照片能让更多人看到。另一方面,这本书主要以年轻读者为阅读对象,所以要力求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虽然“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涉及种种艰深的科学原理,但我力求用明白而流畅的语言使每一个读者都能读懂钱学森。我希望能够写出一个平实可信的钱学森,坚持用事实说话。
    晶报:书中一共收录了多少张照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